人的生命有限,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时间和价值考量一番。现代的“读书”和古代的“开卷有益”已经不能划等号了:古代能制成卷的,那都是经典,开卷就等于读经典;而今天,书的出版速度早已超过了人花所有时间读书的速度,且出书已经不论质量,内容参差不齐,故不能再用“开卷有益”的形式来读书了。
如何选好书、过滤书、快速读书、重复读经典,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至关重要。工作,家庭,其实早已把生活占据的满满的,现在哪怕是每天听本书,或者去读精华版、拆书版,都已经需要超人的毅力,更何况整本整本的读书。
读啥书突然变成了一项技术活。下面就选书和过滤书,谈谈自己和名人总结的心得。
选书
作者
书,浩如烟海。伟大的作者,虽也群星闪耀,但细分到各领域,还是屈指可数。
获奖作品
一般能够获奖的,特别是获得大奖的(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雨果奖等),都还是非常值得读的书。
名人推荐
名人,特别是学者和知识型名人推荐的书,一般都是拿得出手的 —— 毕竟这也会从侧面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声誉 —— 这类人总不希望自己被人从知识的角度去鄙视吧。
书单
书单里的书虽然也有好有坏,但起码是被有心人总结出来的归类,所以还是很有价值去找来过滤。
过滤书
吴军过滤书的两个步骤
1. 关注知识点,速读过滤
在10到20分钟内,快速翻一遍,可能有一半的书不值得看就被过滤掉了;另外一半里,找出觉得有用但不会马上看的书,在扉页上写下关心的知识点。其实这就跟在Evernote里存储、归类、记录知识点一样。
2. 速读一遍过滤掉大部分的书之后,对很感兴趣的书,专注的读完一遍
对于有些非常好的书,读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可以针对重点内容重复地读和记录心得。
名人书虫的建议
吴军说:”书籍的知识比较成体系,有前因后果;在读异类的书之前,要先了解主流的书,且要注意作者使用的参考书。“
张瑞敏说:“一般的书都是二八开,20%是非常核心的东西,80%是为了描述核心而产生的,只要你抓住那20%的要点,就抓住了这本书的核心意思。先快速地把书浏览一遍,找到有用的要点,再集中仔细看。”
张瑞敏说:“读书时要把自己放进去,如果读书不把自己放进去,可能你读了以后什么都忘记了。”
樊登说:“整理读书笔记的最好的方法,不是留下论证后的干货,而是要留下这一过程中最有力的论据。例如故事、案例、数字、实验等,这些都是包裹着论证这块“骨头”的“肉”,把“骨头”和“肉”组合在一起,看看它们有没有完成这本书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