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威尔是何许人也?先来给大家做个简介:
奥威尔(OrwellGeorge,1903,印度孟加拉蒙蒂哈里~1950-01-21,伦敦)英国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以小说《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著名。奥威尔原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六条基本规则来自奥威尔《政治与英语》,出版于1946年。翻译者王烁在《有效写作十三篇》中提到的六条基本规则也是翻译过来的。六条规则是这样的:
1.
绝不要使用在印刷物里经常看到的隐喻、明喻和其他修辞方法。
2.、
如果一个字能说清,不要用两个字。
3.
但凡一个字能删掉,一定要删掉。
4.
只要能用主动语态,绝不要用被动语态。
5.
能用常用词的时候,不要用外来词、科学术语和行话。
6.
绝不要用粗俗语言,为此可以打破上面任一规则。
规则的年代是1946年,离我们的2017已经几十年啦,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感觉啦。另外,我严重怀疑翻译者是否有翻译错误的可能!
现在,我来分析一下这6条写作规则:
1.绝不要使用在印刷物里经常看到的隐喻、明喻和其他修辞方法。
点评:
英国小说家的这一规则不适用于中国的国情。中国人就爱用隐喻、明喻和其他修辞方法!哼!带你了解了解中国文化!
什么是隐喻?
暗喻、也称简喻。巧妙地使用隐喻,对表现手法的生动、简洁、加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比明喻更加灵活、形象。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 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 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隐喻是一种 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诗歌特别是现代以来的诗歌,在词句搭配方面有重要特点,喜欢突破词句之间的习惯联系,把一些似乎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一起。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常用比喻词“是”、“似”、“变成”等连接,有时不用比喻词。
什么是明喻?
明喻(Simile),是常用as或like等词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明喻的表达方法是:A像B。以两件基本上不相同的事物作比喻的修辞手段。比喻的一种,明显地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某事物,表示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常用如、像、似、好像、像…似的、如同、好比等比喻词。如:鲁迅的杂文像匕首、投枪一样,刺向敌人的心脏。
修辞方法还有哪些?
来看一下常见的修辞方法的简说 :
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
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
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4.夸张:
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
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
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
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这么美好的修辞如果你要我们都丢掉了,那我们的文章得有多单调,多无趣哪!?
2.、如果一个字能说清,不要用两个字。
个人点评:
详细解说有详细解说的好,每个人都这样就没啥特色了。个人认为此规则不适合所有文章类别,倒是适合写工作报告吧,废话少说,例行公事类别的。
那么,我们来复习文章的类别还有哪些。
文章的类型:记叙文、抒情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一)、记叙文:
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分类
(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①简单记叙文。
②复杂记叙文。
(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二)、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1、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对象(内容)分:
①实体事物说明文。
②事理说明文。
③科学小品文。
从语言表达方式分:
①平实说明文。
②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三)、应用文: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1、应用文的种类:
(1)书信类:
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聘请书)、电报、汇款。
(2)笔记类:日记、读书笔记。
(3)公文类:
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十三种。
看完了文章类型的三种分类,个人感觉此规则只适合应用文中的公文类。
3.但凡一个字能删掉,一定要删掉。
点评:
就拿某些平台征文来说吧,都是要达到千字以上求几千字以上等等的,这样肯定不能达标。在语句没问题的,表达思想正确无误的情况下,为何要删字啊?而且文章都没字数啦,还能成文吗?
4.只要能用主动语态,绝不要用被动语态。
点评:
说到语态,写来了解什么是语态:
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用以说明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英语的语态共有两种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用以说明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被动语态是动词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说来,只有需要动作对象的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汉语往往用"被"、"受"、"给"等被动词来表示被动意义。被动语态由“助动词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被动语态的时态变化只改变be的形式,过去分词部分不变。疑问式和否定式的变化也如此。所以,语态的改变意味着句子的改变。
这个语态法嘛,要看你用在什么情形之下去表态啦。用在描写霸道总裁说话时,当然用主动语态,可你描写一小可怜被人打得连连求饶时说的话就用被动语态了吧?!
5.能用常用词的时候,不要用外来词、科学术语和行话。
点评:
这也要场合吧,如果一公司开会,肯定会有行语,科学家们之间的交流肯定用科学术语,外来词的引用也是因个人喜好可引用也可不引用的;以及看你要对谁说话,看你选的读者对象是谁。当然,我个人比较喜欢通俗的常用词,因为我不大懂人家的行语、术语以及外来词。
6.绝不要用粗俗语言,为此可以打破上面任一规则。
点评:
个人喜欢这点说法,太粗俗的语言一点美感也没有。但是,也有人反而行之成为大网红的。所以说,没有啥事是绝对一成不变的。
最后,至于乔治·奥威尔的作品,你们想看就看,不想看也不必免强自己看。至于王烁翻译的《有效写作十三篇》确实没啥好看,也就翻译了这六条原则而已,不建议你看。当然,你硬要看我也拦不住你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