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6日(周五)
来京都如果不看寺庙和神社,就会与京都17项世界文化遗产中的16项擦肩而过,入 宝山空手而归,一定是不可原谅的。不管是佛门弟子,信佛的香客,猎奇的文化人,还是普通的游客,这么多有名的寺庙,我们该如何取舍呢?
作为全日本佛教和神道教的圣地,京都是日本绝大多数宗派的祖庭所在地。曾读过林聪先生的《一步一如来 2》,专门介绍在如何在京都朝圣和礼佛。佛教虽不像穆斯林教明确希望教徒在推荐许可的情况下,一辈子应该要去麦加朝觐一次,但佛徒们仍然以能去佛教胜地朝圣为荣。作者完整介绍了日本佛教徒的“四国八十八灵场”、“三十三观音灵场”、“京都十二药师”等主题参拜路线。显然,作为普通游客既无可能,也无必要。
去岚山时我们参观了天龙寺,回家路上顺路参观了妙心寺,主要是惦记这里的退藏院。我家领导前年来京都时借居在妙心寺的客房内,可惜那时退藏院因维护工程并不开放,这次正好了却心愿。虽然够不上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临济宗的大本山,妙心寺的影响力绝不可小觑,不但是京都最大的寺庙建筑群,据说有上百个寺院组成,而且还有40多个美丽庭院,又以退藏院为个中翘楚, 被称为师法自然的杰作。
退藏院是京都名庭,退藏两字透露出其与世无争的隐士气质。据说方丈室内藏有国宝,但我们却是奔园林而来的。退藏院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枯山水式和真山真水式。中国人对山水庭院很熟悉,但枯山水完全是日本人的原创。所谓枯山水,最早是配合禅宗修炼而设计。“于无池无遣水处立石,名曰枯山水”,以表现禅意的大千世界。这里的枯山水造景分阴阳两部,以黑砂加六块卧石组成的阴庭,以白砂加九块立石组成的阳庭。懂一点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应该明白,这是暗合阴阳太极八卦的意思,阴阳交替,阳中9为尊,阴中6为大嘛。
至于真山真水的部分,不大的空间里营造了自然中的瀑布和小桥,边上亭阁可供客人坐下观赏,面对真假山水,坐看流水淙淙,真是静心修炼的好地方。反正不赶时间,我们就在凉亭中坐了很长时间,尽情去体会这种禅意的美。退藏院的樱花也是一绝,只因其园林太过有名而被淹没了。盛放的垂樱,在清风拂动下欢快地舞动,简直把人看呆了.........
日本佛教发展到今天可谓五花八门,既有可以喝酒吃肉结婚生子的净土真宗,也有严守清规戒律的律宗。读过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的人都会记得,那位点火焚烧金阁寺的和尚沟口本身就是僧人的儿子,家里还有祖传的庙产。日本摇滚乐师藤冈善信出家后,研究了一套把佛经和摇滚乐融合在一起的新潮佛歌,他还开演唱会来推广他的创意。净土真的光恩寺现任住持羽田高秀,干脆在京都开了间“京都坊主bar”的酒吧,实在够与时俱进的。知乎上说,这家酒吧的酒单惊世骇俗,鸡尾酒的名字都是诸如“色即是空”、“烦恼炽盛”、“爱欲广海”之类的佛教用语,如果你愿意掏更多钱,乐意尝试,羽田住持会根据当日心情特调一份“诸行无常”给你。显然,今天的很多和尚其实就是一种职业,脱下袈裟下班,他仍然可以是一个好丈夫,一位好父亲。
今天我们的行程是南禅寺、知恩院、跨过二年坂、三年坂、石屏小路到清水寺。如果时间够的话,我还想去伏见稻荷大社看看。从我们的居住地到南禅寺可谓近在咫尺,沿着溪边小路步行十分钟的距离。
中国山西五台山也有个南禅寺,但我没有去过,眼前的南禅寺却巍峨矗立,尤其是那个壮观的三门。建于1628年的南禅寺三门,是跟仁和寺、知恩院齐名的京都三大门之一。南禅寺是临济宗的大本山,是日本最早的由皇室(龟山天王)建造的禅宗寺院,南禅寺列京都五山之首,也是日本所有禅寺中最高贵的。只参观南禅寺的话不用买门票,登上三门或参观方丈庭园,需要花费500日元,三十来块钱一张,比起国内名胜动不动过百的票价就很便宜了。
从南禅寺的大门走进,是一条宽阔的长路。游人很少,非常安静,虽然这里算不上赏樱的热门地,此时也是樱花满树,美不胜收。绿树如茵,苔藓绕树,禅院深深。大殿的飞檐被樱花簇拥着,衬着蓝天,是一幅极美的画面。相对而言,南禅寺是跟中国的寺庙风格最接近的一座。庭园的设计似乎很随意,似乎都是天然偶成,诗意里透着禅意,暗合着禅宗以平常心修心的精髓。院子里每一处,都像是浓缩的风景,除了大方丈庭园外,如心亭、六道亭、还愿亭、华严亭、不忘在景致中处处体现佛教的世界观,触景生情,人既可以修心,也可以想象宇宙天涯,万事万物,参透真理。
踱步来到知恩院。知恩院的大门很雄伟,不愧为京都最大的寺院,凈土宗的总本山。建于1621年的三门是日本最大的山门,高24米,宽50米。三门着,乃佛教中表明悟道的三重境界:空门、无相门、无愿门,经过此门而过的迷茫之人可以得到解脱。知恩院很安静,没有看到旅游团的影子,倒是有不少西方客人在参观。对比大热门的金阁寺银阁寺的人潮汹涌,知恩院才是佛门清净地。知恩院也是日本佛教大学的发祥地,江户时代,信仰净土宗的幕府将军德川家康将这里指定为德川家的家庙。
攀上几十级的台阶登上主殿区,才发现核心建筑御影堂正在修缮,整个建筑物被包裹起来进行维修,可以看到巨大的机械设备在上面,但此时并没有动工,难道要等游客离开后才干活吗?施工现场看不到建筑工地常见的灰尘,在不扰民,不影响环境的情况下修缮,效率应该会低一些,果然,牌子上写了整修时间为2011--2019年,整整八年,抗战也才八年呢。
参观方丈殿需要买门票,脱鞋入内,正好有僧人在敲着木鱼诵经,巨大的佛堂内没有几个人,洪亮的诵经声发出阵阵回音。佛堂地板都是席编的榻榻米,非常干净。方丈殿外还有池泉回游式的方丈庭园,需要换回鞋子后去游览,游览整个花园需要登山而入,山顶还有前辈虽然的舍利塔和纪念碑供瞻仰。介绍说知恩院有七宝,都是跟寺庙历史纠缠在一起的传说和圣迹。
离开知恩院,汇入了旅游旺季的滚滚洪流。去清水寺,要穿过京都有名的二年坂和三年坂。坂着,坡道也。二年坂和三年坂本来是两条很有味道的小巷子,被文艺青年称为京都最有风情的地方,道路起伏间,遍布了古都风味的町屋依次排开,店铺中有不少著名食肆和百年老店,有吃有喝,还有各式京都特色的工艺品。
但现在,摩肩接踵的味道不好受,什么:“去往二年坂、三年坂,走啊走,走上一辈子,也不会觉得漫长”想起来只能是文艺青年的无病呻吟。小巷子上里挤满了游人,街路边的店铺里也满是游客,几间有品位的町屋门口,都是拍照的姑娘们,甚至有人干脆带着摄影团队来这里拍婚纱照。游客慕盛名而来,就是想留下一些明信片般的照片,这就叫做旅游。
接近清水寺的地方,看见有一家挂着清水顺正的牌子,那是著名京都豆腐料理店。南禅寺旁边也有一家顺正,只是太过热门排不上队,在这里吃一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豆腐是京都特产之一,用的是北海道的黄豆和本地的泉水手工制成。顺正用清水炖豆腐和豆皮,同时配有各类配菜做成豆腐火锅,沾日式酱油食用,原汁原味,味道鲜香。烤豆腐、炸豆腐、最后还有滑嫩香甜的豆腐布丁,吃了令人难忘。在京都,还有好几家以豆腐为主题的饭店,有些店堂不大,但天天爆满。在日本很少看见胖子,看来跟他们的健康饮食很有关系。
前面就是清水寺了,抬头看,远远就可以看到火红的楼阁和鸟居。清水寺与金阁寺、银阁寺齐名,乃京都名寺。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始建于798年,就是日本从奈良迁都到京都(平安京)后的四年,是名副其实的日本国宝建筑。后经几百年战火的洗礼,现在我们看到的清水寺建筑都是德川幕府时代重建的。1633年,德川家光按八世纪的平安时代风格重建本堂,里面供了千手观音,还定了每33年开放一次的规矩,下次开放时间为2033年。
清水寺依音羽山而建,坐落在半山腰上。远远望去,巍峨的仁王门,高耸的三重塔。清水寺的三重塔在日本是最高的,高约31公尺,早已成为京都的标志建筑成为了京都的城市名片。寺院的主建筑气势宏伟,也是采用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钉子。大殿前为悬空的舞台,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水舞台”,放眼远眺,京都市景尽收眼底!
有意思的是,清水寺内还有一处唤作地主神社的地方,类似于中国的土地庙。寺庙和神社本风马牛不相及,在这里居然比邻而居,和睦相处。神道教是日本在佛教传入前就有的原始宗教,基本上什么都能信,最大是太阳,日本天皇自认是天照大神的后代。其次,山川鸟兽、动物植物皆可封神,神社就是祭拜这些”神“的场所。神道教与后传入的佛教一直存在冲突,甚至在明治时代,日本还曾推掀起“神佛分离”运动,连不同的佛教宗派也曾经打得不可开交,何况神跟佛了。这场神社与寺庙分离运动,一度造成了佛教地位的降低和大量寺庙的损坏,日本僧人吃荤和结婚,也是那时被迫害后形成的。最终佛教和神道教共同生存下来,不少日本人既信佛又信神道教。今天我们看到的佛教兴盛和神佛和睦,期间也是历经劫难,花了很长时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这里的地主神社被称为清水寺所在的音羽山的守护神社,但让这个地主神社名声在外,则是大家都相信这里求姻缘十分灵验,年轻的单身狗纷至沓来,“良缘祈愿”的招牌在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一家人只有我一人是第一次到京都,趁他们回去休息,我独自一人坐地铁去看京都南郊的伏见稻荷大社。这里的伏见稻荷大社,乃全日本四万多家稻荷神社的总本山。大社始建于奈良时代,是京都的早期建筑。不过木建筑要保存超过千年基本没有可能,我现在看到的建筑是十五世纪后重建的。
跟平安神社一样,门口有个供洗手和漱口的亭子,朝拜者到此先洗手漱口,以示恭敬。又是一个大大的火红鸟居在门口,我认为就是类中国人的大门框,为什么叫做鸟居则众说纷纭。神社的鸟居不限数量,而像伏见稻荷大社的鸟居数量之多则天下无出其右。捐鸟居的传统由来已久,不管个人还是公司,为了祈求丰收或生意兴隆,总爱尽其所能捐一个鸟居在这里,老板捐大的,穷人捐小的,几百年下来,在这里形成了一眼看不到头的红色鸟居阵列,蔚为壮观,成为京都一景。鸟居基本上就是个门框的模样,一面有字,一面无字,左框写着捐献者的名字或公司,右框写着捐的年份,日本人把捐称为奉纳。在稻荷神社内,随处可见狐狸的雕像,日本人相信狐狸是稻荷神的使者。至于神社以稻荷为名,则是以稻米奉做大神,在生活不易的农耕时代,也是合乎逻辑的。
许多日本的学生来这个神社是为了祈求考试包过,出人头地之类的,想想有点可笑。日本人真是一个很极端的民族,一方面是世界上文盲率最低,科技应用水准最高的,另一方面却是最迷信的。几年前前,京都市长带着官员和百姓正儿八经地在祈雨,拜托,21世纪了。
回市区的路上,我还顺路参观了东福寺,直到天渐渐黑了下来。以我们作为普通游客的身份在京都参观寺庙的经验看,我提供如下原则和建议供参考:
1)世界文化遗产的寺庙一般都有特殊意义,但一般强调的是其古老和稀缺性,普通游客不必持非文化遗产不看的心态。京都有不少没有成为文化遗产的寺庙也相当出色,值得看。
2)考虑时间成本,舍弃偏远的几处(比如在奈良和宇治的),尽量分区域规划。比如京都的东边,从银阁寺、穿过哲学小道、到南禅寺、知恩院、穿过二年坂、三年坂就是清水寺,这一路的景点都很棒,既包括了二个文化遗产,也体验了有特殊京都情趣的地方,累了随时坐下吃饭、喝茶。
3)京都的景点不是一次能够看完的,我自己就在规划下一次来京都再去看其他的景点。比如西北边的金阁寺、大德寺、仁和寺、妙心寺都在一个区域,规划在一起省时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