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价值,没有贫富,只有丰富。
—杨澜
《世界很大,幸好有你》是著名媒体人杨澜的一本散文作品集,讲述了她的婚姻、儿女、家庭以及她对幸福力的理解,更分享了她在《杨澜访谈录》采访的800多位世界各地各界人士总结出的人生感悟。
婚姻如瓷器,需轻拿轻放
这本书前言之前杨澜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吴征,纪念二十来年一起看世界的日子。”
在她的理念里爱情、婚姻是平等、独立的,她说:“在感情处于低谷时,帮助我们的,不是什么‘注定在一起’的臆想,而恰恰是:我们本是独立自由的个体,如果不是因为相爱,就不会也不必在一起。”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爱情是奔跑速度最快的,却又是生长最慢的。在你纪念结婚20年之前,你很难明白一段好感情究竟意味着什么。”
爱情快速奔跑,婚姻慢慢生长,也是杨澜在结婚20年对婚姻对深刻的感悟。
她说:“结婚20年叫瓷婚,瓷婚就瓷婚吧,它提醒我们,婚姻就如瓷器,无论时间多长,都要轻拿轻放。”
尊重孩子,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
杨澜有一儿一女,她也曾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将家长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受挫之后她总结道:“尊重孩子,就是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儿子5岁时,杨澜逼他学钢琴,儿子不喜欢她还是要求必须学好。
儿子7岁时,她和老公准备带儿子去奥地利的萨尔茨堡音乐节。提前3个月,她就带儿子去西装店定制礼服,看着他穿上合体的黑色礼服,扎上领结,穿上新皮鞋,露出缺了两颗门牙的调皮笑容,杨澜感觉很有面子。
但是她严重低估了一场两个小时的音乐会对孩子的考验。音乐会刚开始20分钟,儿子开始来回挪屁股,他坐不住了。
杨澜低声提醒儿子,甚至威胁他,让他坐着不许动。儿子不吵不闹地听完了整场音乐会,结束后回酒店的路上,她问儿子从刚才的音乐里听到了什么,儿子说:“很多的大象在痛苦中奔跑……”
终于有一天,儿子对杨澜说:“妈妈,我想把钢琴砸了。”她这才意识到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之后他两经过谈判决定,儿子只要通过钢琴4级考试,就可以自己选择是否继续练钢琴。最终儿子以优秀成绩通过了考试,从此再不摸钢琴。
孩子虽然对钢琴不感冒,却非常热爱绘画,得过很多奖,并被知名学府提前录取。
有一次杨澜整理儿子的作文本,不经意间发现他爱上绘画的原因,他在一篇作文里写:
“记得有一个春天的下午,阳光照进房间,柔和又温暖。我看见妈妈坐在窗边,正在画布上涂抹油彩,写生院子里一棵开满花的海棠树。妈妈那时肚子里怀着妹妹。
她自然又专注的神情让我觉得很美。我想,画画应该是件很美妙的事吧。”
读着这篇作文,杨澜意识到,孩子观察的是父母的行为,而不是说教。
杨澜和丈夫不是迂腐之人,非常尊重孩子的隐私:进他们的房间先敲门,不经他们的允许不翻动他们的物品或查看他们的手机;
带着他们一起参加家长会,事先询问他们对老师的看法,当着老师的面不说孩子的不是,只讨论怎样可以做得更好……
她觉得这样的尊重反而让孩子更自律,同时也养成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
“我遇到过无数精彩的生命”
除了关于婚姻、育儿的一些心得想法,杨澜在这本书里也讲述了很多她曾遇到的人和事以及对此产生的一些想法和人生感悟。
失败也是一种选项-“人生如此丰富,岂能用输赢一语概括?除了赢家和输家,难道我们不能做个玩家,在对梦想的追逐中体验一把挑战自我的惊喜与刺激?万一成功了呢?”
你未看此花时-“王阳明曾经写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这世上有许多非凡的风景,我等作为匆匆过客,原本不值一提。但不知怎的,它们触动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情感,连同视线,与它们联结在一起,令人久久不能忘记,也无法归于寂寞了。”
关于沟通—“语言的交流并不神秘,除了一些技巧,更重要的是一颗好奇心、同理心。
对话是一种交流和碰撞,当我们在审视对方时,对方也在审视我们。”
美与幸福力-“美是一种可以改变世界的力量,每个人所拥有的美都是独一无二的。
人们对幸福的三大误区就是:一、忽视自己已经拥有的,重视自己尚未得到的(我邻居的房子凭什么比我的大?);二、以当下的欲望设想未来的需求(我太饿了,要是天天吃红烧肉该多好!);三、以表面现象评判别人的幸福(这个人在车祸中断了一条腿,这辈子算完了!)。”
敢于突破-“在未来的种种不确定中,我能够确定的是,我不要年纪轻轻就坐井观天,我要去认识这个世界!”
透过现象寻本质-“我们常常基于非常片面的信息,或者自我经历的联想,就在心里给别人贴上标签,下了结论,从而获得某种道德优越感。不幸的是,很多时候,人们是先形成固有印象,然后不断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回顾和前行一样重要-“总在赶路的我永远看着前面的风景,很少有心境回顾已经走过的日子。总想着“有一天闲下来再写”。其实,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闲下来?等到真的闲下来,很多体验和记忆就疏淡了,遗忘了。所以我还是写了这本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