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天还没亮,你用棉被把自己裹成一个温暖的长条,睡的正香,这时,昨晚怀着一种要精进的壮烈设定的早起闹铃锲而不舍的打扰着美梦,你在伸手关闹铃的时候感到了外面的寒冷,赶紧缩回了被窝,要不要起呢?昨天设定的读书、锻炼目标呢?这个时候大脑会说:“嗯,马上学习,先把昨晚读的前哨科技订阅或是超级个体专栏文章复习一遍,科技就是代表未来的生产力,我们也要活在未来,自己跃迁为顶级高手。。。。。”
再次睁眼已经是两个小时以后,“这一觉睡得好香啊,嗯?!明明是要早起学习的,而且也在开始复习昨天所学内容了,怎么就又睡过去了,一定是太累了,是啊,上一天班,地铁拥挤,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回家吃完饭已经很晚了,健康还是最重要的,人家那种每天睡得少还精力充沛的人基因真好,天生的”,就这样,设置的成长计划第N次被搁浅了。
看着是不是很眼熟,这只是我自己成长路上无数次放弃进步的场景之一,其他的你一定能想到很多(欢迎大家留言描述下自己的放弃经历,学神除外),高考之前想着大家都在拼搏冲刺,我怎么着也得装装样子,先是要早起,那还是夏天,两天放弃;再是学英文,一天放弃;还有做习题(谁知道俺是理科生,高考前三月模拟考试物理仅得18分/150),半天放弃,一道都不会;直到最后选了抄语文书,才毫无障碍的持续下来。现在回想,当时的大脑就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凡是不喜欢拒绝接受的总能给出最恰如其分的理由,只有本来就喜欢的才会放行,所以训练大脑就像养孩子,最初是不能硬来的,强制的方法往往都以失败告终。如果想要改变,从自己已经相对擅长、至少是不排斥的技能或兴趣入手,就像我当时的抄语文书,练贴写字是唯一可以让我安静片刻的方式,再加上语文是唯一喜欢的学科,于是抄语文书就是唯一可以像其他同学那样教室里一坐十几个小时的形态,高考前三个月,就这么抄的旁若无人,抄的忘乎所以,抄的沉浸其中,抄出了耐心。
改变的开始,从自己的爱好入手,确定没有一点勉强的感觉,就在自己的爱好上练耐心。
有了耐心,就相当于为调教大脑找了一位好帮手,虽然并不是每次都能克服惰性、战胜大脑,但总是互有胜负,即便不敌也能抵挡一段时间,不至于完全放弃。再后来又确立过很多目标,学法语,练乐器,读书,游遍世界,赚很多钱,练出硬朗的肌肉等等,但持续下来并养成习惯的还是本身就喜欢的读书,法语、乐器目前已经处于放弃状态,以后可能会重新拾起来,游世界和赚钱倒是机缘巧合进展的还算顺利,至于练肌肉那是年年立、年年弃,直到现在还在屡败屡战。
在长时间与耐心为伍对抗大脑的过程中,会变得越来越游刃有余,最大的改变是会做战略取舍,比方说写作、演说等技能就值得长期投入并会带来巨大收获,而法语、乐器在我的路径上就不是那么紧迫,一旦决定,就不会有一丁点勉强,每天都会如机械般按步推进,日积月累慢慢寻求突破。
所以自我雕琢的诀窍:
一、从兴趣练耐心
二、与耐心为伍做人生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