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砰一声,瓶子破碎的声音从楼上传来。我知道,这是楼上两口子又在用这种摔东西的方式向整个楼的邻居秀恩爱了。
刚搬来小区时楼下大姐就热心的跟我把整个楼的住户解说了一遍,重点提到我家楼上邻居有点吵。没怎么细说,当时我还寻思那啥吵呢,就是那吵不也就是几分钟的事呢,忍忍就过去了。
我去,住了一段时间,才发现此吵非彼吵,竟然是秀恩爱的方式如此与众不同。隔几天就传来一个男人骂骂咧咧的声音,偶尔还夹杂着一个女人撕心裂肺的救命声。
也不知道这漂亮的女邻居到底是真想让人去救她,还是想通过这样方式,让自己那个严格遵守打是亲骂是爱的丈夫有所收敛。
最让人无语的是这邻居有大半夜11点左右洗衣服的习惯,破洗衣机的动静整的整个楼都震颤。虽然是在自己的家里,属于个人的私人空间,也起码有点公德心吧,这是以为整个楼栋就他们一家人呢。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素质,可以让他们这么没有自觉性地打扰别人该有的安静。这还属于在个人空间大声吵闹的,也只能怪楼层隔音不好了,幸好不是我开始想的那啥吵。
网上有句话说:不打扰别人是一种极高的教养。而在现在这种社会,我们更需要这种教养,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应该注意别人的感受,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人毕竟是栖身于大环境的。
02
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跟楼上邻居似的,活的那么“自我”呢?
候车厅里,旅客们安静坐着,玩手机,看看书,带耳机听音乐,总有人就跟当年杨志错手杀的牛二一样吵吵的迎来大家的目光,还很得意,熟不知在大家眼里就是二杆子。
餐厅里,食客们安静地吃饭,或者轻声细语的说着话,总有人甩开膀子喝酒猜拳,要么就大声呼五和六的吹牛逼,整的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似的。
电影院里,观众们专注地看着电影,总有人想显摆下自己的与众不同,一边吃着零食,一边频频对影片发表“高见”。
博物馆里,市民们听着美丽解说员的讲解,仔细欣赏着文物古迹,但总有人恨不得化身解说员,高谈阔论的同时不忘转头看看大家反映,引得众人侧目。
办公室里,同事们正紧张的处理手里事情,总有人不自觉的大声谈论着无关痛痒的话题,别人不回应还好,一回应更是唾沫星子乱飞,恨不得找个话筒在手里·····
是的,每个人都有说话的自由,但是要控制自己的声音,不能触碰别人的领地,破坏了大家安静的环境,只会让人心生反感。安静,这是最基本的素质。
03
想起小学4年级的时候,老师在台上讲课,自己在下面跟同学打闹影响了上课秩序。老师问干嘛的?我抢先告状说:刘福明同学打我来。同学反驳:他骂我来。
老师说了句至今印象深刻的话:嘴痒,照墙上磨磨;手痒的,也照墙上磨磨。别打扰大家上课!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这么多年,一直记着老师的教诲,或许话不好听,但是却说明了一个道理:有事也好,无所事事也罢,不要打扰了别人,给别人带去麻烦。
公共场所不是自己的个人空间,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仅有失自己的风度,也打破了原本安静、祥和的环境。
所以,为了不影响他人,也为了体现自己的素质,我们需要做个安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