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遭花样就业歧视?其实真的不必太在意

舒圣祥

最近,有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发布歧视性招聘要求,说明以下五类人不要:简历丑的;研究生博士生;开大众的;信中医的;黄泛区及东北人士。消息一出,引发舆论的轩然大波。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一项调查显示,75.7%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表示找工作时受到过不公平对待,家乡、属相、星座皆有可能成为被拒因素。

说到歧视,很容易让人感觉愤怒,我们会设身处地将自己想象成那个被歧视者;可事实上,我们与此同时,几乎每时每刻,也在扮演着令自己所讨厌的那个歧视者的角色。

同样两款智能手机,小米的明明比苹果的便宜,可你就要买苹果的,这是对小米的歧视。同样两个美女,你偏偏只喜欢一个,不喜欢另一个,这是对另一个的歧视。

可能有人觉得我在混淆概念,将选择偏好等同于歧视。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歧视,本质上就是选择偏好。

某种意义上,在成功者看来的公平对待,在失败者看来都是不公平对待,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遭遇来自别人的某项歧视,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实施着对他人的某项歧视。

真正的区别在于,选择偏好也好,区别对待也罢,有些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有些是不需要付出成本的。

具体到企业招聘,总要有个选人的标准,不可能全部录用,为什么你觉得根据学历不叫歧视,根据招聘官个人感觉不叫歧视,根据简历好不好看、根据信不信中医来判定,就叫歧视呢?

你要明白,使用不合理的区别对待标准,企业是要付出成本的,它会因此失去最合适的人才,这是一项有成本的歧视。

凡是有成本的歧视,就不是真正的歧视,就像你宁愿买这个牌子的衣服不买那个牌子的,那是你的选择偏好。

在被选择者可能感觉遭遇了不公平对待,但在你这个选择者,却是相当理性的,你宁愿花成本去实施某项区别对待,肯定有符合你自身的选择理由。

所以,在毕业生就业歧视这件事情上,虽然媒体关注就业歧视的出发点很好,却没有多大意义,最多是让企业学乖一点,悄悄地实施就业歧视,而不是主动说出来。

我强烈建议,毕业生们不要太在意就业歧视,因为那是你所无法改变的。

的确,劳动法规中有禁止就业歧视的规定,但这在现实中几乎无法做到,因为不是所有的就业歧视,都像公开发布“五类人不要”的那家企业,更多的就业歧视都是不公开的。

它可以给你一个看起来不含歧视色彩的拒绝理由,真正的理由恰恰正是媒体抨击的就业歧视;对求职的大学生来说,在就业歧视问题上较真,很有点大战风车的感觉,没有实质的意义。

“我在广州的一家媒体实习了很久,写过一些重要的报道,前辈们对我印象很好,说我一毕业就可以入职。我以为自己可以顺利进入这家媒体,可临近毕业,这家媒体却没有与我签约的意向。”

听着这位求职者对记者的诉苦,感觉好可笑。拜托,那只是你的感觉,凭什么企业必须满足你的感觉?很多的被歧视感觉,很可能只是因为过于自恋。

除了自恋之外,那么多毕业生感觉遭遇就业歧视,也说明心理脆弱的人太多。如果你不比别人强,企业当然可以选择别人;如果你真是人才,受损失的也是企业,而不是你自己。

市场会惩罚任性乱歧视的企业,市场也会奖励真正的人才。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被歧视感,你的三观也能更正。

太在意就业歧视问题,会搞坏自己的求职心态,一个成天只会抱怨的人,成功的概率不是越高,而是越低。

就像巴菲特说的,宏观环境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

对毕业生来说,接受你所无法改变的,不去成天抱怨,花精力认真准备下一次面试,总结失败教训争取后面的每个机会,这才是真正重要的。

祝我那些正在求职的读者朋友,求职顺利。你越自信,越不会感觉被歧视,也就越容易成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梁晓声曾经说过: 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ksoooooo阅读 916评论 0 0
  • #白马声慢,我自手书# 淅淅沥沥的小雨滴落在小巷,横七竖八的电线将头顶的天分割的支离破碎,时隔三年,这里的一切都没...
    妖精6888阅读 1,820评论 0 0
  •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滥情__阅读 1,371评论 0 0
  • 昨晚跟朋友一起去买内衣,幸好去了,老板说我一边大一边小,给我挑选了适合我的内衣,给我调整,发现自己之前都没注意,穿...
    有事多舒缓没事多感赏阅读 1,488评论 0 0
  • 书名:《专业化生存:在你擅长的领域成为专家》作者:【美】布兰登·伯查德用时: 30分钟输出: 哪些新技术让我跟上时...
    3分钟即兴演讲阅读 1,937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