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柔坚定的爱
前段时间,听樊登读书会。一个知名的教育专家说自己小时候特别调皮,一有不顺心,就在地上大哭大闹的。那时候五岁吧,他妈妈每次都会笑眯眯的看着他,一点都不着急。然后说:“我亲爱的孩子,你说你以后会成为一个领袖呢?还是一个无赖呢?”
专家说:“我现在回想起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妈妈无条件的爱和耐心一直滋养着我,如果那时候她是一顿暴打,可能也就没有今天的我了。”
二、慈悲唤醒良知
也听得一位家长跟我分享的一个故事。一个从小在父亲要么暴打、要么忽视下的孩子,到青春期出现各种行为问题,首先是在学校打架,后来又迷上了游戏。各种打骂劝告无效,最后送到特殊管教学校,甚至使用电击(无知很可怕!)都没有让孩子改变。父亲无奈只好带回家,开始接纳孩子的一切。允许他玩游戏后,孩子更是没日没夜不回家,不吃不喝。后来父亲说:“你打游戏可以,尽量还是回家吃饭吧,别把身体搞垮了。”孩子便定点回家吃饭,却是终日冷漠脸,依旧没日没夜。
当一个孩子感受不到爱时,他的行为就会失控。
有一天,下了大雪。孩子迟迟未归,父亲打好饭满身风雪到网吧。孩子看到依然无动于衷,接过饭就转身。父亲说:“今天下雪晚上回家不安全,我就在这儿等你吧。你玩好了就出来吧!”孩子头也不回进去了。
父亲整整在风雪中等了几个小时,晚上九点孩子出来了。唯一一次回家这么早!这个孩子是被感化了,再后来,就不打游戏了。
三、接纳且不操控
前几天,跟好友聊天也颇有心得。她说起自己小时候,最喜欢和依赖的人就是外婆。现在想想,外婆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啊,只是她没有读过书,无法用语言和文字记录下来。她说:“我小时候对外婆的感情,甚至多过父母。记忆中的外婆总是很温柔,有一次,家里表弟从小桥上摔下去了,外婆赶紧跑过去搂在怀里哄着,没有打骂责备他怎么这么顽皮,只有爱和接纳。”亲眼看到这一幕的她,特别的踏实温暖。
我听她说到这里,有一个很大的感触。现在,很多父母学习很多、知道很多,跟孩子相处也越来越焦虑。一方面是社会压力,另一方面也是爱的连接不够吧。我们喜欢讲道理、用方法,却很少真正用心。很多嘴在讲,却没有人听。这样一来,教育的效果反而没有过去好啊!爱的连接大于一切。(沟通效果——肢体语言>口头语言>文字语言)想想,我的外婆也是如此啊,从一年级到初中毕业。虽然她也没读过什么书,但是她对我是无条件的接纳和爱!
父母不在身边,极度缺安全感。小时候我睡觉时总问她,“外婆外婆,你觉得我和谁比怎么样呢?”她总是回答我:“在我心中,你就是最好的。”多么智慧的回答啊,原来爱会让人无师自通。
四、爱是精心陪伴
前几天跟一个三个孩子的家长(同时有公司要管)聊天,她说因为有这几个宝贝孩子,自己生活中总是有无数惊喜。(心态很重要)有一次,她第二大孩子跟她说:“妈妈,我真的好爱你呀!你对我的爱就在我的心里,以后遇到任何困难我都不怕,因为你的爱在我的心里。”孩子的话语,诗般的语言…这是真理啊!
因为你的爱在我的心里,未来我会勇敢的拥抱一切!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孩子有没有感受到你的爱在他的心里呢?我们愿意给孩子花钱,愿意给孩子花时间,愿意送孩子去最好的学校。我们的动机是什么呢?为了学习,毁了关系。有多少是出于爱?有多少是因为面子?
孩子有没有感受到爱在他(她)的心里呢?
我们的爱有多少时候是纯粹的,带着无条件和接纳呢?
个人心得,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