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读书会的共读书目是《爱,需要学习》,爱,是需要学习的,没有爱,让人枯萎;没有节制的爱,又让人窒息。作者陈海贤博士在书中完整、系统、科学地讲述了人们在爱情和婚姻中应有的角色,彼此沟通和相处的正确方式。
亲密关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我们终此一生,都在寻找一个爱自己、懂自己的伴侣。如果找到了,我们的内心就会安定下来;如果找不到,心就会乱,我们就会在孤独中迷失自己,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哪里。而最大的孤独是明明你已经在一段亲密关系里,却找不到说话的人。因为你知道,你想说的话,他不想听,也听不懂。
亲密关系如此重要,然而与它的重要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部分人对怎么经营亲密关系一无所知。并且还会经常掉进“坑”里。
第一个“坑”:让对方猜自己心思。
这个“坑”背后有一个很强的动力是:如果你爱我,你就应该知道我想要什么?你就应该知道我为什么生气?你就应该知道我的所思所想?如果你不知道这些,猜不出来,就证明你不爱我。
就像书中讲的案例一样:过节或者过生日时,老婆很想让先生送礼物,但就是不说自己想要什么礼物,就等先生自己觉悟,结果先生每次都没有什么表示,最后老婆还自己生闷气。
第二个“坑”:有情绪不表达,忍着
不敢在亲密关系里表达自己的脆弱和所谓的负向感受。比如不开心、恐惧、压力、嫉妒、羡慕、自卑、我不够好等等。
比如:丈夫下班回到家不开心,可能工作上遇到了难题,也可能因为被领导批评了,这时老婆会问:你怎么了?男人会说:没事。
第三个“坑”:下意识地为对方的情绪负责。
在亲密关系里,我们特别不允许对方有负面情绪。特别想做点什么帮助对方消灭这个负面情绪。我们在为对方情绪负责的时候,这个行为背后通常有一个很深的自恋,我们自恋地认为我们会搞定对方的情绪,而且我们甚至会觉得对方的不开心是跟自己有关,我只要做点什么,就可以让他开心起来。
比如:男人在外面很烦,好不容易回到家想静一静,女人却跟在后面一直追问:你咋了?你到底怎么了?
可能男人此时就需要一个空间静一静调整自己。而女人却穷追不舍,试图找到男人心烦的原因去劝男人,追问的紧了,男人最后来一句:你烦不烦呀?这时女人又感到特别委屈,甚至还会攻击男人,伤害关系。
第四个“坑”:作比较。
我们经常会不自觉的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同样,也会不自觉的拿自己婚姻和别人的婚姻比,并且拿自己先生最不擅长的和别家先生擅长的部分比。你会看到别人的婚姻和谐幸福,但是你没有看到别人经营关系所付出的用心和努力。
如果我们通过比较,不断地努力,加油,争取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通过比较去贬损自己的婚姻,觉得自己的婚姻一无是处,自己的先生一无是处,不断地否定自己的婚姻,否定自己的伴侣。那么我们就会掉进下一个“坑”里:“贴标签”。
第五个“坑”:贴标签。
我们会为伴侣贴上“无能”“懦弱”“冷漠”“控制”“完美主义”“一无是处”……的标签,贴标签后,我们就不是在跟眼前的这个人互动,而是在和标签互动,我们就看不见眼前这个人了。我们会在生活中不断地证明自己对伴侣贴的标签是对的,来符合自己的判断,慢慢地伴侣也就越来越向你的标签靠近,你也越来越相信:他(她)就是这样的人。
第六个“坑”:争对错,论输赢
当生活中发生一些冲突的时候,我们有时往往会执着于对错,输赢。抱着我今天不把你搞定我就特别不舒服,特别挫败的想法。总是忍不住证明自己对,对方错。当我们执着于这些的时候,爱就没有了。
就像书中的一个案例一样:一对夫妻,经常为一些生活琐事争吵,似乎每件事都要争个对错输赢,导致双方都痛苦不堪。
后来丈夫想做出租一些改变,就在妻子生日这天为妻子定了一个蛋糕,祝妻子生日快乐,妻子明明很感动,但却没有表达感激,习惯性地问:“蛋糕多少钱?”丈夫报了一个数。妻子说:“这么贵,我知道一家蛋糕店比这个蛋糕还要好,价格便宜三分之一!”
丈夫很生气,哪怕他这样表现出好意,妻子却还是要争“我比你高明”。这对夫妻的模式就是争输赢。
那我们在生活中如何才能避开这些坑不再掉进去呢?书中给出了方法:
一:直接告诉对方自己的需要。
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对方会更容易接受。
二:分享自己的脆弱,看到对方的脆弱,并接纳这种脆弱。承认自己需要对方,把自己的脆弱展露给对方,是亲密关系中勇敢的表现。
三:不给对方贴标签。
我们为对方贴的标签并不是他们自身的特性,而是在不良的沟通模式中逐渐激发并加强的,想看到不一样的他(她),先从不给他(她)贴标签开始。
四:从我改变开始。
改变自己,影响对方。
五:看见对方微小的改变。
大变化是从小变化开始的,如果对方有小的改变,要积极地给予反馈,获得反馈的改变才会被保留、积累、逐渐变成更大的改变。
六:改变处理事情的模式。
时刻带着觉察,觉察自己的行为,觉察自己是否又在用旧模式处理事情,提醒自己跳出来,换一种方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