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的水和路
上周六(8月31日),农历八月初二,一个特别的日子,应亲家的邀请,我去了传说中的高邮。
因为高邮有汪曾祺,我一向对高邮很是神望,当然,每年到吃粽子时候,还有高邮著名的咸鸭蛋。一路上,我的思绪随着通往高邮的高速路,飞驰着。
2个半小时的路程,我们很快到达目的地,一个有着很深文化底蕴的地方。从一路上经过的地名就看出,其历史渊源。不然那里来的兴化,干垛,界首,子婴,川青,临泽,感觉都是有历史的,有古意的。
我的足迹刚刚踏这上这片土,就被阳光覆盖,高邮用火般的热情迎接我们的到来。跟我们江南一样,这里,河道密如蛛网,我想想也是,因为盛产咸鸭蛋,肯定有许多生鸭蛋的鸭子,高邮的河道,肯定是纵横交错的多如星棋的,果然,刚下车,一队白色的鸭子,向我们缓缓走来,像是欢迎我们的到来,还有,我看到了久违了水田,水田里稻子满目葱茏,远处一行白鹭飞向蓝天。
当年的汪曾祺,吃着阳春面,就着咸鸭蛋,品着汪豆腐的汪曾祺,不知道他有没有行走在高邮的乡下小道上,看看满目的水河湖泊,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我的印象中,汪曾祺在家乡生活的时间不长。
不知道汪曾祺当年用什么方式离开家乡,高邮的水连着宽阔的高邮湖,紧挨着的高邮湖的就是京杭大运河,任何的河流都可以通往长江,最终百纳归川汇入大海。高邮不但水路很宽,公路也一样很宽,通向远方,通向很远的远方。汪曾祺很早就从高邮出发,去江南,去北京,去昆明,去香港……
第二天一早,在品尝了心心念念的长鱼面后,我的亲家如我们所愿,安排我们游览了当地著名的生态湿地公园高邮湖,湖泊星罗棋布,再次让我分不清苏南苏北,我们迷失在,那翻飞的荷花叶下,迷失在芦苇荡里,只缘身在此湖中。最后,我在双腿擅抖中,登上那座还珠亭,一览众水小,终于看清了高邮湖的美景。这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高邮湖连接江苏、安徽两省。百度有诗云:练影湖光千顷宽,蟹村鱼舍满芦滩。烟波渺渺天无际,雪色桃花水上看。
人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样的高邮湖养活了多少高邮人。
我的亲家公,也是喝这样湖水长大的人,一个土生土长的高邮市临泽镇人,他是一个外貌平常,个子不高的人。但小个子往往有着大能量,他就是这么敢于闯荡,20岁不到,向父亲要了20元钱,凭着自己木匠手艺,离开家乡,一路向南,用智慧和汗水,用乐观和豁达,兢兢业业,勤勤垦垦,一步一个脚印。我的亲家公目前在无锡,站住了脚根,开了一个小企业,有着不俗的成就。听着亲家公那一口地道的无锡话,我总是自形惭愧,亲家公没有读过大学,可能高中也没有读过,但,他聪明勤奋,凭勇气和毅力,走出家门,在异乡,不断挑战自我,挑战不同的领域,从打家具,搞装潢,办超市,做饭店,到目前的开厂办企业,创业中的曲折和艰辛,连同亲家手中至今仍留着的钢板,都消散在亲家响亮的笑声中。亲家的身量不高,但他朝我走来,那明亮的双眼,那洪亮的嗓音,总是让我感慨万分,不由得让人对他仰视起来。
我回想我的20岁,由于高考的失利,过得郁郁寡欢不得志,继而开始怨天忧人。而我的亲家公,同样的20岁,他没有抱怨,来不及抑郁,我想他就这么从高邮湖里走上岸,放下裤腿,洗干净泥脚,凭着那颗坚定的年轻的心,走向遥远的未知的远方。现在,亲家来到无锡,在太湖边上,生根扎根,亲家公像湖里的鱼儿般,自由自在,果然,水是相通的。我想,只要有水的地方,亲家公在任何水里都能生长的很好。看着我的亲家公、亲家母俩口子,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人挪活,树挪死,当下的高邮,不知道有没有第二个汪曾祺,但,我相信,有很多个像我亲家公一样的人物,从小喝着高邮的湖水,用双脚丈量着自己的传奇人生路,用自己的双手交出了一份份人生漂亮的成绩单,向自己,向家人,向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