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每天5:30起床,洗漱、看会儿书或写篇日记、然后吃早饭、自习或上课,就这样开始新的一天。
早起,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是一件困难的事;而于我,却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不过在最初,我也没有这种心态,从爱睡懒觉到现在享受早起,大致经历了四种不同的心理状态。
2.
最早的记忆是小学时,经常会在睡意朦胧时听到父母做早饭的声音,然后就知道快起床上学了;但还是会在被窝里懒一下挣扎到不得不起。而这期间妈妈会无数遍地来催促我起床。
每逢周末或假期,本以为可以心安理得地睡懒觉了,可是妈妈催促起床的声音还是不绝于耳,于是乎,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起床、吃早饭,心里愤愤不平,不明为何在休息日还要早起。
从小学到初中,妈妈喊我起床喊了九年,我也读过了九年的被早起的痛苦生活,每次早起心里都是慢慢的不愉快。
4.
后来,到了高中,学习压力以及老师要求,每天不到5:30就要起,以保证6:00可以坐在教室开始上课。
高中三年,除节假日外,我一直住在学校,所以没有再听到老妈的喊起床声;即便是假日回家,可能是觉得我平时学习太累吧,老妈也没怎么喊我早起。于是我在家里便得到了很大的特权(我妈对家里人的要求之一便是要早起)。但可能是习惯吧,在获得默认的晚起特权后,我一般也会在七点至八点之间起。
5.
进入大学后,没有父母在身边督促,也没有来自老师的要求,但我不想荒废自己,于是便决定每天六点起床。
大一到大三,早起于我而言,是自律,源于想变得更好的心态。这期间,我并未爱上早起,只是不喜欢晚起。每天的早起会让我觉得充实,但却要靠毅力来坚持下去。偶尔坚持不下时,也会偷懒多睡半小时或一小时。
高中三年的早起,于我而言,是纪律、是应该的、必须的。心里不会再感觉不平,似乎已被学习的压力麻痹,对早起没有任何心理反应。
大概是从大四开始吧,实习期间,每天起床后,距上班还有一段时间,这时便会泡杯麦片或豆浆,在台灯下看会儿小说或散文。
时间长了,慢慢地,爱上了这种感觉,觉得早晨整个世界都是安静的,而我整个人也是平静的、放松的,没有白日的琐事和喧嚣,也没有各方面的压力,这时的我最真实,尽情地在自己的世界里旅行,而不担心会被打扰。偶尔会听到窗外的清洁工人打扫的声音,心里却也会添一份温暖。
6.
所以,现在早起,不再是迫不得已,也不再是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而是一种享受,享受那份安静、那份独处。
而之所以现在能有这种状态,我妈的九年如一日的唠叨起床声功不可没,让我能够做到早起、并在潜意识里认为早起理所应当,很感激!如今我已不再需要被叫着起床,但很怀念那时的日子、那耳边熟悉的声音......
2015年11月16日 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