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元旦了,学生要准备节目,我帮同事改编一相声段子,这是我第一次与相声段子打交道,希望这是一个快乐的开始。
校园相声:古诗词趣谈
甲:最近老没见了,在忙什么呀?
乙:(一本正经地)我最近正在研究古诗词。
甲:为什么突然间对古诗词有了兴趣呢?
乙:哎,别提啦!前几天和同学聊天,一同学怼了我两句古诗,我当时莫名其妙。
甲:什么古诗?
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甲:啊,就这么两句诗就激起了你对古诗词的兴趣?
乙:是啊!我不知道这两句诗用在这儿什么意思呀。
甲:哦,我明白了,你么,在胡侃乱吹,人家么,回你两句古诗,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乙:对对对,你知道这两句诗什么意思?
甲:当然知道啦!“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是离题万里。人家是说你讲的话让人听不明白。
乙:噢——,你这一解释,我是茅塞顿开呀!敢情人家是在嘲笑我?
甲:你以为人家在夸你呢?!
敢问你近来研究的是古诗词哪一方面?
乙:太多啦!
甲:能说说吗?
乙:张口就来,问什么答什么。
甲:呦呦呦,瞧把你能的!(我考考他!)带数字的每个字来一句,能吗?
乙:没问题。(用英语回答)
甲:带“一”的。
乙:(傲娇地)送你一首唐代贺知章的咏柳
(有模有样,摇头晃脑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甲:不错,不错!不仅有一,连二都有了。
甲:那咱就从三开始。
乙:“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甲:带“四”的。
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甲:带“五”的。
乙: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甲:“五月人倍忙!嗯,不错,”带“六”的。
乙: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甲:(竖大拇指)高!带“七”的。
(以下对白语速加快)
乙:“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甲:带“八”的。
乙:“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甲:带“九”的。
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甲:带“十”的。
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甲:带“百千万”的。
乙:得,我多送你几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乙:怎么样(得意地点点头),满意吗?
甲:厉害,厉害!我今天真是开了眼界了!那您能不能把这些数字都融入到一首诗里呢?
乙:太容易啦。
甲:真的?那您说来看看。
乙:(注意语速要慢,最好能调动起台下的共鸣,伴读)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看不见。
十九月亮八分圆,七个才子六个颠,五更四点鸡三唱,怀抱二月一枕眠。(双手合拢放脸旁,作睡眠状)
甲:(热烈鼓掌)不愧是研究古诗词的呀!佩服,佩服!
我还想向您讨教讨教,也让我们大家开开眼。
乙:(自豪地)行啊,随便整!
甲: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来两句行吗?
乙:“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甲:这是宋朝苏轼写的《惠崇春江晚景》。
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甲:这是宋朝辛弃疾写夏天的《西江月》。
乙:“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甲:这是唐朝刘禹锡写的《秋词》
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甲:这是唐朝柳宗元写冬的《江雪》。
乙:怎么样(得意地点点头),满意吗?
甲:了不起!
乙:我今天要让你知道,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得,没有两把刷子,怎么出来混社会!
甲:好,好,好!大家鼓掌,请我这位搭档开吹!
乙:下面,你想怎么向我讨教?
甲:我呀,平日考试最怕诗词默写,尤其是那种给出上句对下句的,给出下句对上句的,怎么都对不出来。您给,指导指导?
乙:(骄傲地)可以呀,(拍拍肚子)瞧见没,我这里边,全都是古诗词,走路我都不敢弯腰,怕一不小心,诗词再给倒出来!
甲:好么!那么多学问。那你给指导指导?
乙:古诗词对上下句啊,它有讲究,一讲对仗,二讲押韵,重在朗朗上口!
你问几句,我来给你示范一下:
(以下是一组甲乙对白,节奏快,爆笑声中表演者鞠躬下台)
甲:好雨知时节—— 乙:走路会湿鞋
两只黄鹂鸣翠柳——三只小猪拍皮球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双节棍
问君能有几多愁——困了累了喝红牛
桃花潭水深千尺——古人大便不用纸
何事长向别时圆——我会天马流星拳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小卖部
甲:小卖部呀!(鞠躬,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