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用艺术谈谈『情』”的课程导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功课,需要在下节课中分享;我抽到的題目:以白鸽为主题,从艺术的角度去论述它在东西方文化中的传释。
这个题目对于我这个门外汉来说真的是汗颜了,唯有滥竽充数整理,欢迎大家多多指教。
鸽子形象优秀,性情温顺,是东西文化的宠儿;西方把鸽子视为和平、爱情、平等的象征;中国文化则把鸽子视为信义、家庭和睦及美好的标志。
鸽子的艺术形象方面,东西方的作品也是各有特色。
一、东方艺术的代表——齐白石
中国近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创作的和平鸽系列中的代表作《和平》,画家通鸽子和雁来红这两组描绘对象,形象直观地表现了画作主题——和平。
画面右侧,一丛鲜艳的雁来红应时而生,两株并立,一株斜插、枝叶披纷,脉络清晰、繁而不乱;红花之下一只通体漆黑、喙爪佳红的和平鸽,精神抖擞,回首眺望,生机盎然。
整幅作品构图饱满,笔墨淋漓,色彩简洁,浓淡相宜三枝淡红色的雁来红叶子与墨色浓重的鸽子,红黑二色相互呼应,含蓄地营造出了热烈而稳重、安宁祥和的气氛。
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會”在斯徳哥尔摩召开,鉴于齐白石对世界和平事业的贡献,大会将上年度4个“国际和平奖证书和奖章”中的一个,授予年愈九旬的艺术家齐白石先生,白石老人为此感慨万千地𣈱抒道:“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此花费了我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下图是齐白石获得「国际和平奖」的证书,饶有意味的是,齐白石的「国际和平奖」证书的扉页上印着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的和平鸽。
二、西方艺术代表——毕加索
和平鸽,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并为世人所公认,始于毕加索,也是始于一个血淋淋的故事。
1940年,希特勒法西斯匪徒攻占了法国首都巴黎, 当时毕加索心情沉闷地坐在他的画室里,这时有人敲门,来者是邻居米什老人,只见老人手捧着一只鲜血淋漓的鸽子,向毕加索讲述了一个悲惨故事。
原来老人的孙子养了一群鸽子,平时他经常用竹竿拴上白布条作为信号来招引鸽子,当得知父亲在保卫巴黎的战斗中牺牲时,幼小的心灵里燃起了仇恨的怒火;他想白布条是向敌人投降的意思,于是他改用红布条来招引鸽子,显眼的红布条很快被发现了,惨无人道的法西斯匪徒把他扔到楼下,惨死在街头,还用剌刀把鸽笼里的鸽子全部剌死。
老人讲到这里对毕加索说道:“先生,我请求您给我画一只鸽子,好纪念我那惨遭法西斯杀害的孙子。”随后,毕加索怀着悲愤的心情,挥笔画出一只飞翔的鸽子——这就是“和平鸽”的雏形。
1949年4月,当世界第一届拥护世界和平大会召开的时候,他画了一只恬静的鸽子,表示出爱好和平人民的纯朴的尊重的意志。
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又欣然挥笔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当时智利的著名诗人聂鲁达把它叫做“和平鸽”,由此,鸽子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此时的鸽子不再是恬静地停在那里,而是展翅飞翔了。
1952年12月,为祝贺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又献出了第三幅新作——“一只和平鸽”,它仍然保持使爱好和平人民的心灵感到极为亲切的一种风格,但是这只鸽子翅膀展开得更大了,羽毛更丰满了,它向着更高的地方飞去。
这只鸽子的整体形象更加年青,生命力无限充沛。它象征世界人民争取和保卫和平的运动取得重大的胜利。
三、惺惺相惜
1956年,中国著名画家张仃到法国拜访毕加索时送他一套水印的《齐白石画集》,结果给毕加索带来极大的震撼。
时隔不久,另一位绘画大师张大千也去拜访毕加索,毕加索就捧出5大本画册给他看,每册三四十幅,张大千打开一看,全是毕加索用毛笔水墨作的中国画,而且都是仿齐白石的笔意和画,请张大千指正,并发出由衷感慨:「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
毕加索很认真的对张大千说:「中国画很神奇,齐先生的鱼,没有一点色一根线画水,却使人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
下图为张大千与毕加索的合影。
后来,又有画家邀请毕加索访问中国,毕加索率直地说:「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文化上的差异,让齐白石与毕加索走向了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道路,但同样的人文关怀和对和平的祈求,却让他们心灵相通。
200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9月20日定为“国际和平日”,呼吁全球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为。
在世界大同的今天,地球人都认同鸽子作为和平使者,也是世界重大盛典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之一。
当我们把对和平幸福美好祈愿寄托于美丽的白鸽时,也一定要记住,将保护这些生灵的安全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