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演化:
首先,我们为傅拥军假设一个目标: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想要拍摄西湖的美景,并且希望拿大奖,应该怎么办呢?
其次,通过分析,得出当前遇到的两大难题:(1)西湖十景虽美,但题材陈旧。(2)西湖美景已经被高手拍烂了,竞品众多且强大。两大难题立身左右,如何才能再拍摄出出类拔萃的照片?
最后,单爆思维版入手解决方案,找发力方向:即单爆一个点,聚焦聚焦再聚焦,把一个景点拍摄出世界级,拍出照片背后的故事,作品就有希望杀出竞争重围。
二、通过市调找到拍摄《西湖边上一棵树》的缘起与后续。
本次获奖作品拍摄的邻水桃树,据他本人来讲是无心插柳的偶得,是在拍摄其他专题时,顺其自然的找到的另一条线索。
后来讲述拍这棵树的原因,是因为在杂志上看到一位外国摄影师曾在1978年拍过西湖边上的一棵树。同样的构图非常简单,就是一棵树,一张椅子。当时好奇的他就想去找这棵树,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由此才让他来了灵感:要是自己拍摄的树,以后也有人来寻找,该是多么的有意思的一件事。
后来就选定了这颗位于西湖断桥下去的第十棵邻水桃树。每次经过这里都会拍摄一些图片,连续拍了三年,拍了一千多张图片。而且是同一个角度,同一的时间段,这个从作品上可以看的出来。此次参赛作品《西湖边上的一棵树》,就是由其中的九张照片组成,按照四季进行排序,获得了荷赛摄影大奖(摄影圈排名第一)。
有一次采访中说过,在他工作烦累的时候,就去西湖走一走,拍一拍就很开心。只是很单纯的这么去拍摄的,不是刻意的去拍西湖。越是这样,往往就能拍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即使获奖之后,还是会去拍摄,不会说因为获奖而就停止了。甚至后来这棵树从消失了到五次不断变换不同的样子,还在拍摄。
看似偶然的一次获奖,却存在着某种必然性。
三、对于案例的分析与总结。
虽然他本人讲没有刻意的去拍摄,属于无心插柳的偶得,但我们却不得不认为他是拥有单爆思维的。
1、傅拥军没有去拍摄西湖的成名美景,而是一个平淡无奇,甚至不能称之为景点的景点。他肯定知道要聚焦一个景点,反复拍、长期拍,一定能拍出精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单点爆破思维版。即主动想到集中全部力量,以某个主攻方向作为突破口的思维模式,坚决不往大海里撒盐。
2、 傅拥军在同一处景点,同样的时间段,同一个角度,拍摄同一个景物——邻水桃树。从他的作品,到他现在致力在做的快拍网,一直都是展现普通百姓的生活人文。这是通过单点爆破主动聚焦到一个发力方向,彻底把一件事情做透的习惯。
3、从中选取的九张图片,按照四季进行排序,每个季节都找出最好的图片,能够为观众讲述了一个舞台的故事的图片。在获奖时评委说她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独具东方味道。这体现了通过单点爆破能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目标。
4、连续三年的拍摄,这棵桃树被按下了几千次快门。这是讲当他找到了发力点之后,剩下的就是不断的重复执行。这不正是单点爆破都是由冠军数量级来做支撑的吗?而数量级积累,体现了一个战术执行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断重复,不断执行,不断提升的过程。
5、卖产品就是卖故事。傅拥军获奖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西湖就像一个大舞台,这棵桃树,花开花谢,就像舞台的幕布不断的变幻,而桃树下各种各样活动的人才是主角”。我们曾经分析过,照片的本质就是记录,而记录的本质就是讲故事,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而傅拥军通过数量级不断的拍摄,他为拍摄的这组照片,找到了一个故事。
6、单爆是说我们要主动想到聚焦一个发力方向,而至于方向是什么方向,这是由提问思维模式决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市调是伴随着提问思维模式不断进行的。从傅拥军在杂志上看到外国摄影师的图片,到去寻找那一棵树,再到选定拍摄断桥下去第十棵树。这无一不是市调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寻找,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排除,不断的聚焦,最终聚焦到这个邻水桃树。不仅于此,为了拍摄《那么西湖》,甚至看了许多关于西湖的文学著作。
7、单点爆破强调集中力量打穿一点,最后取得全线突破。从邻水桃树的成功,直接影响了《那么西湖》系列的完善。通过《那么西湖》,再到中国那么多的城市,那么多的景点,不就是《那么中国》吗?这不正是通过一个点做到了极致,最后取得了全线突破了吗?
8、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件事,并且坚持不懈的做下去。傅拥军是真的很喜欢摄影,拍摄那么西湖已经十多年了,还在坚持拍摄。能够坚持那么长时间,绝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因为功利的回报,而是有感情在里面,是真心的喜欢。
以上是关于傅拥军案例的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