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人和人之间是有感应的,所谓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是有道理的。当一个人十分强烈的思念另一个人,发射出很强的能量,哪怕山远路遥,另一个人都能接收到。其表现形式,不一定明确的知道是对方的思念,但总会有些事情被这种思念影响到。
直到我从《秘密》这本书上知道了有“吸引力法则”这种说法。书中的一些观点看起来像是唯心主义,但从我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来看 我相信存在这样的法则。
吸引力法则:你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来的。他们是被你心中所保持的心像吸引而来,他们就是你所想的,不论你心中为什么你都会把它们吸引过来?你的每个思想都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它是力量。
吸引力法则说同类相吸。因此,当你有了一个思想,你也会吸引同类的思想过来。
2016年,我刚到法制部门工作就碰到了一个棘手的案子,当时没有很多的法律工作经验。单位里多次开会都没有讨论出妥善的解决办法。但这件事情是我部门的职责范围,我责无旁贷,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虽然单位有法律顾问,水平也不错,但对业务上的具体问题并不懂。将法律和业务结合起来的事情,还得自己想办法。刚好上级部门成立了一个法律顾问团,想做第一个案子。于是派了五位系统内的公职律师,共同来为我们这个案子研究对策。他们为我提了很好的建议,我和其中两位公职律师成了好朋友。这个案子经过了好几次波折,终于得到圆满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几位律师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为案子的原因,我学习了法律知识,参加并通过了司法考试,结识了系统内全国范围的一些公职律师,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和知识领域又打开了一扇门。
之前想不通为什么会碰到这么难缠的当事人,这么棘手的案件。事后想来,也许正是为了让我认识这些朋友的机缘索引吧。
吸引力法则认为,当下的思想正在创造一个人未来。当人把最常想或焦点放上头的,将会出现在他的生命中,成为他的人生。
这和我们经常说的梦想成真,做事要有目标愿景的说法,其实是相通的。
我女儿从初中时就认为她以后要读的高中就是市里的二中--我们市里最好的重点中学。我和她爸爸也从来没怀疑过这点。我们从来没想过她会在别的中学读高中。后来果然如愿考上了二中。大学也是同样,她从高一起就想好自己以后要去上海某大学读书。她高中阶段并不是特别用功,成绩不算差,但按当时的成绩来看,去这个大学是有难度的。
高考过后,成绩出来了,女儿填的前面几个志愿都是上海某大,最终结果是刚好压着线,进了她想去的大学和专业,如愿以偿。
吸引力法则还认为:思想是具有磁性的,并且有关某种频率。当你思考时,那些思想会发送到宇宙中,然后吸引所有相同频率的同类事物。所有发出的思想,都会回到源头--你。
说一下最近发生的事情。我这几天在整理企业非货币性资产出资相关的税务问题,准备过几天给学会的成员授课。昨天刚好有个朋友打电话咨询我母公司以房地产出资成立子公司怎样纳税的问题,还说了一些她自己的观点。在回答她问题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有了新的文件规定,但我朋友的理解有误。我纠正了她的观点,并把相关内容整理到我要讲课的资料当中。给我的讲课增加了新的素材。
这不正是一个吸引力法则的事例吗?
所以,要经常想着美好的事物,经常感受生命中的美好,向宇宙发射你的正能量。如此,你念念不忘的事情,在你人生中必有回响。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2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