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人生一个节点上,回顾过往的读书片段和这些片段带给我的一些宝贵的经验。
现在的时间是3月下旬,是末冬和初春的季节,北方的孩子大都知道,这个时分是最冷的,今年的雪都下在三月,我是很喜欢雪的,会像一些文青一样矫情的写关于雪和雨的文字。站在窗边或走出去感受雪国都是我这个年纪最爱干的事。
关于读书,前不久刚读完东野圭吾出名一些的书,例如:《白夜行》、《恶意》、《白金数据》、《秘密》之类。《解忧杂货店》去年也看过了。我看书是没什么挑剔的,不过有时也会有一些固执,像《嫌疑人X的献身》这样更出名的书,有时我也不会看的。看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想“你只会罗列书名吗?不会写书评吗?还是刻意在炫耀?”不,不是这样的,我只是顺着我的思维变化写下心里想的东西,没有炫耀的意思,至于写书评,太高看我了,我还是个刚刚练习写作的新手,哪里写得了书评呢?
还是要回到正题,我想写的就是关于读书和生活的一些经验,毕竟即使只是稚嫩如我这样的人也会有一些走过的弯路,收获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在看《白夜行》与《恶意》时,我的生活状态和情绪并没有改变,就放到一起说,我大概三天时间就看完了这两本书,期间还要上课,还有各种琐事,实在谈不上精读,就简单说一下我的感受,我当时的状态和主人公是有些像的,都是人际关系有比较大的泥潭,不能抽身退走,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吞噬,所以我是处于比较能代入主角的这么一种状态,我印象里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恶意》里的:恶意的产生,不过是我看你不顺眼罢了。
有时候想想还真是如此,即使是我这样懦弱胆小的人也经常会看人不顺眼的。只要恶意能够发泄出去,就会滋生、成长。于是我也和很多人一样,认为《恶意》是被很大程度上低估的一本书,校园暴力去年被屡屡提及,《恶意》中两位主角从校园到社会的纠缠也是恶意生根发芽的过程,关于这些的探讨也远比去年蹭热度的电影和书来的深刻。
白夜行相比较而言,对我就没有这么大的冲击力,我只能记住幼年时受到的伤害可能会毁掉一个人。
说着放到一起说,最后还是想到哪里写哪里,《白夜行》当然也是非常好的作品,接着将时间跨度往后拉,这段时间我在读传播学和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该谈什么》,村上别的书都要沉重一些,我还记得刚看《挪威的森林》时完全看不懂的感受,于是就挑简单一些的开始看,我们都会有一些真心喜欢的东西吧,当我每天一章缓解疲劳似的顺着村上的时间线,看那些关于跑步和村上的世界里会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他会得到哪些经验的记录性文字。因为这些,我感觉我和村上是在一个平面上的,我感觉我和村上是有沟通的,这就是我读书的乐趣了。
那段时间我在自学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作为一个和传播学没有关联的学生,学传播学或者社会学并不是单纯因为爱好。可能很多人也会有类似的想法,在已经明智,已经可以独立做决定的年纪,发现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对别人心理及社会运行规律的认知是非常片面的。根据自己片面的认知,对迎面而来的刺激作出的反应常常是错误的这种打击,不知道如何决定,承担不了责任的这种想法,想要解决或改变这种现状的想法,这应该是我对社会科学最初的动力和热爱。
这就是我这段时间读书和生活的一些经验,可能会有更多来不及写,也不能与人分享,但总的来说,这段文字是没有大纲,心里在想什么我就写什么的,可能应该称之为发泄情绪的文字。
关于结语,我找到了以前读乌合之众时做的笔记中很显眼的一句话,思想、观点、信念的改变,是促成文明变革的唯一重要变化。
祝大家都好。
3月26日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