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铜在《精进》一书中说: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时间管理问题一直被许多人关注,是不少人心中的痛点。就我个人而言,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没有看30本也看20本了。
有关时间管理的方法,更是众说纷纭。时间管理四象限、记录时间开销、GTD管理法、列待办事项清单等等。每一种看上去都很有道理,但是也没有哪一种是万能良药。
我们许多人还是处于非常忙,但是不是自己忙了什么的状态。
1.时间管理的思维方式
公众号大VL先生提出,时间管理的本质是: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他主要讲述了以下四点:
01自主性维度:可支配和不可支配
02完整性维度:整段时间和碎片时间
03 行为维度:构思和执行
04 视角维度:全景和聚焦
对比分析自己的情况,虽然有时候特别忙,需要备课、上课,有大量的作业需要批改,但是每天上班时间,大约有1~1.5小时的可支配时间,每天下班有2~3个小时的整块时间。
看起来,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少,但是效率并没有很高。
为什么呢?我觉得原因有三:
2.管理时间还是管理精力?
同样工作12小时,有人下班后就疲惫不堪地瘫在家里了,有人还能精力充沛地回家开始第二职业。出现这样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精力的不同。而我,就属于前者,有时间没精力。
没精力的时候就容易走神,大家都知道专注对于做成一件有结果的事情有多重要。
李笑来就曾提出,比时间更值钱的,是注意力。
时间管理的高手,一般也是精力管理的高手。
如何提升精力呢?有规律地作息、好好吃饭、主动休息、加强锻炼,都是需要做到的。
3.时间管理,隐藏着情绪管理
秋叶大叔说:“忙人最大的挑战不是缺时间,而是事情没有做完,心态失衡了,情绪一失控,后果很严重。反正我在职场看到的各种厌恶,大部分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做事的人把时间用于自己和自己的情绪对抗上了。”
这一点我们应该不陌生,同样被老板骂了,有人需要缓解情绪好几天,有人毫不在意,完全不背负这种负面情绪。
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他在札幌大学附属医院当整形外科医生时,有一位主任教授医术高明,但是喜欢喋喋不休地指责别人。
碰到这种情况,一般人会感到沮丧和畏惧,但有一位S医生被训斥得最多,却毫不受影响,每次都是好脾气地回应。也正因为如此,S医生手术进步最快,成为当时医疗部最出色的外科医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提出: “我们每天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的比例要大于3:1,才能维持积极情绪的正循环。”
而积极的情绪,正是加速成长的有力武器。
4.时间管理,本质上是目标管理
L先生提出,整块时间要拿来做最重要的事情。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呢,他提出了三个衡量标准:
从长远来看,它能不能为我创造收益?
我能不能通过它,创造出某个作品、成果?
它能否让我和家人更幸福、更快乐?
其实这就涉及到目标管理,有时候做点这件事,做做那件事,忙忙乱乱的,又没有任何成果,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目标不明确、目标不坚定或者目标不合理。
菲尔·奥莱在《目标感:28天养成卓越人士的思维和行动模式》一书中提出造成人们无法突破自我并获得成就的原因主要有9个,排在前两位的就是:
(1)缺乏目标/愿景,这是一种从大局出发的能力;
(2)缺乏具体目标。
所以,当我们目标不清晰的时候,个人管理一定会一团糟。毕竟,我们谁也不能做着相同的事情,却期待得到不同的结果。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其实时间是我们管理不了的。我们所谓的管理时间,无不是在管理自己的精力、情绪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