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感官在欣赏美的时候到底在追求什么?记忆?经验?色彩冲击?感情?我想由于人的大脑的生理构造,这时自然而然地会产生“通感”,那么,相当水平的画家大都可以画出一幅类似题材的挺有感觉的窗边的微风、日光、花朵这样的画来,但给观者的感觉还是有所不同的,或者说给人带来的大致通感是有所不同的,那种微妙的差别是什么呢?或者引起这种微妙的原因是什么呢?不管怎么说,画还是有其高下之分的。我们不能拿条框来判定一幅画,但是否还是有一个类似于标准的东西在呢?
我们的感官在欣赏美的时候到底在追求更高的什么?)
>课堂内容:
1、丢开已有经验和既定观念、技法、流派等等,用”心”感受一幅画。
2、绘画的初始,来自于生活。
3、爱德华•维亚尔的室内情景画。 家常的场景
本课是后期画作,受印象派影响,但是观察法和表现法有所不同,以装饰性色彩代替写实性表现
4、照片与绘画:颜色的单一/丰富
写实派画得像与本课描绘内心感受类:个性化处理笔触、色调、配色等,达到一种愉悦轻快的调味
通常利用通感来感受
画面显现出个人的内在世界。你观注什么,想要去呈现什么,你喜爱什么,愿意让你的目光停留在什么地方,都充分表明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艺术的学习与头脑的学习:艺术的学习,调动和感受我们的感官,锻炼其敏锐
6、我应该怎样来画?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方式不同,有不同的画法
同一朵花,严谨清晰明确/色块朦胧概括,颜色清淡/古朴
认识到你是谁,接受你自己,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诚恳地表现你的画,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画画以它的方式教我们面对自己。
(嗯,我可以放下焦虑,定下心来画我自己笨拙不成熟的画了)
(我们通常借助艺术来逃避现实,在艺术美化的乌托邦世界中沉浸,而如何利用艺术(绘画)来回到生活?)
>观画:用溪水洗亮眼睛
第一幅,《壁炉》。富丽的背景帘布或壁纸,加上随意搭的毛巾,在这种暖烘烘的、甚至有些家常到浑浊的气氛中,一瓶从野外随意采来的路边最普通的花,有白色的雏菊,一股乡野的清新之风和最天然质朴的生命力,扑面而来,清眼又清脑,让人不由自主地深吸一口气,带着这瞬间的清明,注入心间的一缕清流,即使转身再回到庸常的生活中去……
《烛台》,这好像是卧室的场景?卧室的话,已有了烛台白桌纱,加上温柔的玫瑰——我个人最害怕看到那种表现得温馨到甜腻的氛围,而画中墙上挂的粗朴的大包,尤其是花纹壁纸的清爽湛蓝,特别地中和了那种甜腻。我舒了口气……
花朵真是一个神奇的超凡脱俗的存在,有了花,世界便不同了。
这些和窗帘、烛台、卷角的书本、毛巾、箱子放在一起的花,它们就那样随意待在那里,而它们静静散发的天性的美,是给平凡生活的一点慰藉。看得出主人对生活的用心。
相比于某些单纯画瓶花的主题,这种放在家常小景中的花,看起来好像更有趣味。
其它列出的画家的画,相较于那些或精致或繁盛的花,个人比较喜欢雷诺阿和梵高的这两幅。
雷诺阿:好想拥抱这一怀丰美的温柔年华
梵高:有种泼辣辣的生命力,绽放、绽放!画面有种发散的张力
>悲观主义的花朵
我们说用通感来感受和欣赏一幅画,但我想通感跟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有直接关系,甚至与层次水平也有很大关系,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
最近略微看了霍金的相关。时间如流星呼啸而去,在那花火四溅飞驰的时间轴上,如果把每一时间粒子放大、放大、放大N倍,我们会看到有无数的身影倏忽而逝,其中有一个,正在往窗边的瓶里插一枝白色月季,那一瞬窗外拂来微风——然后一切呼啸而过,如露如电如泡影,时间竞成幻觉,永不可追……
作为时间洪流之中的一颗小砂粒,我们都是英雄主义,修炼临在与当下,体味这微弱生命的厚度与深度,悲欢泣歌,在自己的小星球上观无数次日落……幸好有同好者遥遥同路相互映照的一点微光,幸好有花朵和大自然美景可以清心明目,让我们在这局限的三维世界中做三维的美事,慰藉三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