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怎么看也看不见,我们把它叫作“夷”;怎么听也听不到,我们把它叫作“希”;怎么摸也摸不着,我们把它叫作“微”。这三者的形象难以区分开来,它原本就是混沌一体的。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就代表不存在吗?很明显不是,就像空气,细菌,原子都具备上面的性质,但是这些东西都是客观存在的。其实老子是想说“道”也具备上面说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一”的上面并不显得明亮,它的下面也不显得昏暗,它绵延不绝而又不可名状,又总要回到看不见物体的虚无状态。这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具体物象的形象,这就叫作“惚恍”。从前方去接近它,看不见它的头;从后面去追赶它,看不见它的尾。老子认为“道”和“一”是一样的,这儿主要是说“道”的玄妙,不明也不暗,存在又无形,见不到头也看不到尾,可能和我们常经历的恍惚有点相像。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根据早已存在的“道”的运行规律,来考察现在的具体事物,我们就能了解宇宙的原始,这就叫作道的规律。学习“道”要学什么,学习了有什么用?老子说要学习“道”的规律,从而应用到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中去,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宇宙的秘密。这就给了我们启发,到底应该怎样学习。首先学习知识不是记住了就可以,要会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要会应用,也就是王阳明提出了的知行合一。就像一个人在驾校学会了开汽车,但是出了驾校后从来也没开过车,那你只是有驾驶证,不代表你会开车,因为你学习的开车的技能在生活中从来没有发挥过作用。再比如大学中学习了那么多知识,为什么毕业工作后很多人连最基本微积分都不会了?因为这些人在实际的工作中根本用不到这些知识,时间长了慢慢就忘记了。其次学习要善于总结,发现知识背后的规律,比如牛顿总结前人的发现,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提出了力学三定律;爱因斯坦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这些理论其实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其实就是道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