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的日子只能通过网络了解外面,在了解外面的同时,又在思考一些问题。虽说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思考的极限非常的浅显,就作无聊之时的自我解释。
在写这个题目的时候就在想,到底是以教训来说还是痛定思痛来认识,都觉得有些要素,又觉得说不明白,最后还是定下以教训来说教训。
这次疫情已经持续了一些时间,还在继续,比起非典时期,似乎还是有些紧张和惧怕。非典再怎么张慌,也没有过今天这样的响应,这是其一。其二,不必全部必须戴上口罩,就连所有场合都一定戴上,让原本通透的关系变得有些异常。其三,从城市到农村,就连小小的村庄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封闭管理,只出不进,要么不出不进。其四,很多正常时间的工作几乎停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全力抗击疫情。
从非典时期就明确的告诫人类,过度的滥捕滥杀滥吃野生动物必将带来灾难。上学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整个地球的生物链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破坏了那个链条都会影响到其他链条的关系,甚至影响到整个链条的不协调、不完整、不统一。追溯更久远些,人们尚能知道这种关系存在的意义。而越是到当今,文明程度如此发达,反而让有的人忽视了对生物链的认识,肆意破坏,最终酿成苦果。如果按照以前老人们说的,应该叫报应,也许这就是自然界给人类的教训。
非典原来是吃果子狸吃来的,新冠肺炎也是吃野生动物吃出来的,但至于吃具体的什么目前还是不很清楚,但与野生动物有关联这点应该从很多消息中可以看出。野生动物本来就生活在野外,完全靠环境生存,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或者其他病毒寄生。而从另外外一面来说,野生动物又是环境的支配者、创造者。它们既能适应一种环境的存在,为环境提供保障,又能在一定的环境里适应其他物种的存在,相互适应,为整个环境优化代谢物。刻意去破坏这种统一体,某些物种可能消失,某些物种可能超过自然界的承载,相应的就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不平衡。失衡后,不是受到某些物种的侵扰,就是受到环境的报复。
非典一阵子让一些人有些惧怕,担心了一断时间,也有些人警醒一些日子,可是没过多久,便把非典的痛忘得干净,该捕的捕,该杀的杀,该吃的吃。
痛定不思痛最直接的是利益和以利益为诱饵的交易。有人想吃,捕不到;有人想钱,捕得到;有人要吃,能量大;有人敢吃,不花钱。于是,便有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胆子大,管去捕,毕竟卖这种野生动物价高,有些甚至是天价。做任何其他事,不见得有么丰厚的利益,也不见得来这么快。冒点险不怕,只要钱来得多来得快。对于吃者,非一般人能够想和吃得上。能吃的基本上是那些敢吃的、会吃的、有吃的,花自己钱吃的不多,给别人吃的不少。有的时候有些人把吃野生动物作为一种炫耀的资本,在一般人眼里绝对被认为是有能力、有本事、有经济、有份量、有地位的人。
过上了好日子,有些人对苦日子的滋味不太清楚。不知道何时开始,一些人到底是把命看得重,还是觉得自己还行,非比一般人要特殊些,什么东西都要土的、野的,这叫做什么,叫原味,叫正宗,反正说词是一套套的。
生活困难的时候,根本没有人乱吃,更不敢吃一些野生动物。生活好了,有些人胆子大了,原来不敢吃的,老人们甚至认为不可吃的,不少人就去吃。有人吃,就有人弄。一些人吃,就带动另外一些人跟着吃。吃的方式各式各样,吃的场所也越来越讲究。从秘密到公开,又从公开到秘密,反反复复。既是想躲开制裁、躲开公众视线,又是在体现一种身份和价值。
折腾了这些年,折腾出一些没名没堂的病和毒来,实在是一种警告,一种报复,一种打击。得个病有人还是不怕,非得要到死人的地步才有人有些怕,但一定不会是真怕。如果真怕,非典结束应该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端正人与自然、人与生态和谐共存这样的态度,但并不是那样。有的人依旧图利忘痛,有的人依旧图嘴忘痛,有的人依旧图好忘痛,把那句“好了伤疤忘了痛”忘得干净彻底。
忘了难免就会报应随到。这是自然规律,也是一种潜在的规则。
幼儿容易不记事,但如果因某个特别的痛刺后,也一定会记住。可是不少成年人总把自己看得很高,认为自己智商、情商都非一般人可比,可在这件非比寻常的教训中并没有深刻接受。一次次的教训,除了一些人的叹息和无为外,或许又是一次重复得不能再重复的教训。唯恐继续教训,吃不起兜着走还会走不动。
教训总归是教训,只有接受并改正才会训而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