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特别不能理解父母,每年腊月28要挤那非常恐怖的春运回老家过年,然后初七过后又急匆匆的挤春运离开。每年老妈在收拾积了一年灰的卫生,老爸在经历停车场高速时都会说:"明年再也不回来了。"但是第二年,他们就像失忆的鱼一样,一进入腊月就开始准备回老家的东西。
这样的情况,在自己毕业后的第一年就理解了。因为,少了那一股年味。那一年为了避免春运,争取了留守公司,年后换休的机会。申请下来时,心中窃喜不用经历那一票难求的春运。
但是年三十吃完公司组织的年夜饭后回到寂静的住处打开电视看春晚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年初一,每天上班异常拥挤的地铁,只有廖廖的几个人,到公司整个部门也只有自己,玩手机虚度一上午(平时最想要的,发现却异常无聊)。
终于也就能够理解,父母每年千辛万苦回老家过年的心理了。年就需要热闹。去村里窜窜,听老人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有趣事,和小伙伴聊聊这一年的收获明年的计划。赶年集,宰年猪,杀年鸡,贴年画,吃团圆饭,一家人一起看春晚,聊聊天就守岁了,大年初一拜乡年,家家户户都是恭喜同喜热闹声。小孩子穿上大大口袋的新衣,期待着长辈的压岁红包。
虽然只是短短的7天,再次上路也就心中装满了浓浓的爱,带着新年满满的期待。年味不是淡了,它只是藏在那些年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