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十八岁的我,思维很简单,由于崇拜高中语文老师,于是也决定当老师。而且还朦朦胧胧地觉得我可以成为和她那样有气质的语文老师。因此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第一志愿都是教育学。顺利进入师范专业,于是便开始了大学四年时光。
【胆怯】
大学前三年几乎都用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实践机会并不多。加上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让我对上课越发的恐惧。第一次模拟上课,手里拿了一叠密密麻麻的讲稿。明明在前天晚上背得滚瓜烂熟,但因紧张脑子突然一片空白。那一串串印刻在脑海的符号早已逃之夭夭。第一次的模拟课堂让我感受到要站在三尺讲台滔滔不绝绝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只有胸中有墨,心中有诗才可以侃侃而谈。
于是为了避免站在讲台上哑口无言的情况。每次轮到我上台汇报的时候,我会把我说的话一句句写下来然后再脑海里一遍遍的背诵。汇报内容少的时候,我基本能够很顺畅的把它讲下来,可是汇报内容一多,我便焦头烂额。
2016年回原籍见习一周,赶鸭子上架被迫当上了“班主任”兼语文教师,45个学生组成的班级,班级里有三四个淘气的孩子就足够我折腾。于是就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班级管理上,每天都在想着鬼点子和这群小孩“斗智斗勇”。一天结束就累得直趴下。晚上也想着能够为明天的备课做点功课,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还是省点力气明天治治这些熊孩子更为恰当。
在这段时间我的课堂基本就是拿着教案一句句的念,一句句的读。我的备课本上密密麻麻画满了各种红蓝笔标记的符号。在别人的眼里,我好像非常的老道熟练,其实站在讲台上的我就差把自己钻到地面上了,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自信大方地站在讲台上一节完整的课。
【自信】
大学三年如三日,时间一转眼来到了大四。大学的最后一年我成长得很快。不仅在为人处世方面亦包括我的课堂教学。在这一年,学校组织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我非常幸运在这里遇到了我至今为止都很感激的导师。从她那里我学到的最多的不是如何上课,而是她的为人。她为人低调,非常具有亲和力。第一次见面,她梳着半扎公主头发型,一个清新甜美的发夹戴在扎发位置,从后面看真的好婉约动人。这背影是多么的似曾相识,像极了十多年前我的小学语文老师。
第一次见面就如同故人重逢,后面的相处自然非常舒适。我的导师并非科班出身,谈起教育她没有很多高深的理论,从她的一言一行我感受的她成功教育背后的诀窍“负责”与“亲和力”。她经常会唤我宝贝,会在很多老师面前夸我多么能干。在她的引荐下,我也很快融入了老教师的队伍。
在老教师们的帮助下,我们同年级的三位实习生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我们三个人进行同课异构。老教师们坐在电脑旁一步步教我们怎么备课。导入,初读…各个环节要紧紧相扣,过渡语/评价语的设计要有针对性等等。一个下午的时间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才初具雏形。然后便是一次次的磨课,反反复复的再修改再设计。
一次次站在讲台的锻炼机会把我内心的胆怯渐渐地驱赶了,也让我变得更加地自信了。大四这一年,我终于脱离了那一张张密密麻麻的讲稿,坦然自若地站在讲台上上了一节完整的课。
【顿悟】
大学毕业后,踏入工作岗位。因为有了代课实习的经验让我觉得自己上一堂课,管理一个班级应该没问题。于是很自信在开学初不到几周。就自告奋勇地说自己准备一节课要让导师过来听听。上完这堂课,自我感觉良好,名师教案,精美板书………当时觉得这堂课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可是这样的优越感在两次的教研活动中已经被消磨地所剩无几了。
两次教研活动的经历大体相同。两三次的磨课都把原来的设计推翻了,一次次的推翻让我越上越没信心。展示课的时间一天天的临近,加上自身的状态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不如意的。我开始渐渐发觉上好一堂课并非那么容易。也开始清醒地认识到我在前几个月里自我感觉良好的课堂其实有多么的糟糕。
此次课堂的展示这无疑是不成功的一次体验。但值得庆幸的是这次体验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从原来条条缕析式的讲授到有了注重学生朗读的意识,从注重教学设计的新颖到课堂落实是否到位的转变………换个角度想想,一次失败又何尝不是一次成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