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了不起的孩子的第70封信——
奋进班的孩子们:
晚上好!
12月13日,也就是今天,是国家公祭日,天气异常寒冷。80年前的12月13日,应该比今天更加寒冷吧:
那一天应该下着小雪吧?亦或没有,只是阴沉。
艾义英,一个家境殷实的小姐,小脸红扑扑的,穿着蓝色的学生装,手里正拿着一份入学通知书,欢呼雀跃地跨进大宅门……
阿兰(或阿红)挽着篮子刚刚从街上买菜回来,她已大腹便便,此时走累了,就站住抚了抚肚子,脸上却挂着将为人母的恬静的笑……
围墙不高的院子里,8岁的姐姐和4岁的妹妹正在踢毽子,只见姐姐高高地挽了一个漂亮的花儿,一旁的妹妹禁不住为姐姐鼓起了掌,银铃般的笑声飞出贫寒的小院……
……
无数个镜头在南京的角角落落闪过,只是,瞬间之后,又全都定格——
炮火来了,铁骑来了,豺狼来了!
艾义英手里的通知书化成了火蝴蝶,大宅门里火海连天;一把刺刀刺穿藏在毯子下面的8岁女孩的肩胛骨,但她一声没吭,她的身下牢牢地护着4岁的妹妹;阿兰,也许是可怜的阿红,为了保护腹中的胎儿,拼命地抓打那个试图将她拖出去强奸的士兵,天可怜见,她却被活活剖开了肚腹,扯出了肠子,肚中蠕动的胎儿也被挑在了尖刀上……
这是一群畜生,这群畜生80年前所犯的屠城之罪,祸及今日:艾义英失去了亲人,艰难苟活于人世;4岁的女孩在毯子下面待的时间太长,差一点被闷死,由于缺氧,她在以后的一生中一直遭受严重的脑损伤的折磨;至于可怜的阿兰阿红们,她们再也无法见到今时的阳光……
孩子,在历史事件日渐久远、幸存者逐渐凋零的背景下,在国内社会“承平日久”,在生于和平年代的你们对近代史缺乏“痛感”的情况下,有个问题值得认真思考: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
从个人的角度,大屠杀可能与一个人及其家族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但这并不表示,这段历史就与你彻底无关。比如一个认证为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的网友回答很直接:“如果我姥姥当年不是幸运躲过那一劫的话,今天就不会有我了。但是有很多人没能躲过。他们不能替自己说话了,所以就该被遗忘了吗?”
这段回复其实涵盖了两个层面意思,其一,当年有些人侥幸逃过一劫,然后才有现在的“我们”;其二,当年没能逃过一劫的人,必须要有人替他们讨一个说法,而这也只能落在“我们”头上。换言之,“我们”都是这场大屠杀的幸存者,这决定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段历史,并且担负着铭记历史、告诉后人的责任。
从国家记忆的角度,南京大屠杀不止是一桩极其恶劣的暴行,也已经化为一种国家记忆,塑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影响我们对当下与未来的取向。从这段惨痛记忆汲取的经验教训,能够指引我们在未来道路上走得更加沉稳、自信。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设立一个国家公祭日,每年要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缅怀遇难者的原因。
孩子,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铭记历史,谨记以鲜血写就的教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是每个华夏儿女于南京大屠杀之后应有的担当,这就是你与南京大屠杀的关系!
爱你的杜妈
2017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