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动物》
埃利奥特.阿伦森
作者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
心理学的研究分很多方向,包括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时间心理学等等。
社会心理学作为其中一个方向,主要研究的是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影响所有人的行为,个人行为又影响了社会环境。作者通过一些实际现象告诉读者社会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影响程度怎样?明白了这些,就可以更好的了解周围的人和自己。
亚里士多德最早在《政治学》里提出,人是社会性动物,能够脱离社会的不是兽类就只有上帝了。对于现代人来说,社会是先于人存在的,人类一出生就注定属于某个社会关系团体。
01
从众心理
人在社会上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从众。
比如最近大热的某牌口红,大家都买,自己没有,会觉得很没面子。再比如同学聚会,本来不想去,结果90%的人都去了,自己不好意思不去。很多时候我们做出选择,是基于周围的人都这样,或是如果不这样,会被别人另眼相看,而最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得心意去做。
看过一个电视节目,栏目组在一个类似于吃铁板烧的地方安排了一些道具和自己人,在吃饭的过程中,安排好的人相继做出奇怪的举动,例如带上放在桌子上的卡通眼睛,穿上雨衣,与周围的人手牵手,爆出自己的名字等等,而奇怪的是,来就餐的人90%以上都在不明所以的前提下做了同样的事情,有一对朋友,因为其中一个人拒绝和大家做一样的事还被同行的友人规劝顺从,看,很快就有了维护从众行为的卫士。后期的采访里,大家给出的解释是,看着大家都这样做,所以没有多想也就做了。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看,从众是多么的盲目,且随意。
不要以为因为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所以从众无所谓,实验证明,包括战争,屠杀等生命攸关的事,也很有可能在从众下做出错误的抉择。
多数人的选择一定就是民主吗?可不可能出现多数人的暴政呢?苏格拉底怎么死的?没什么十恶不赦的罪,结果被陪审团齐刷刷的表决判死的。
从众未必是件坏事,但也绝不是什么好事。看清事物的本质,做出自己的判断,远比别人怎么看要更重要一些。不是吗?
02
大众媒体
进入现代社会,没有哪个人能脱离社会的影响,即便是你躲在家里,电视,手机,报纸,广播也无时无刻不渗透给你他们的想法。
大众媒体大概每天都在绞尽脑汁的想如何可以说服受众,得到大伙的信任,跟从他做出一致的决定吧。
看起来那么真实的报道,那么多视频,照片,总该是真的了吧?
我们撇开现代拼接,摆拍,PS等手段不谈,即使是真的视频,照片,那媒体说的话就一定是真的了吗?
有一种真实叫做,我没有说假话,但我也没有说全部的真话。
媒体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大肆宣传得到自己想要的舆论导向。你却不能指责它造了假。它隐藏对自己不利的信息,用感情蒙蔽你的眼睛,触及你的弱点,从而控制你的思维。
大众媒体通过两种路径,取得受众的信任。中间路径,即告诉你正面信息,主打理性牌。边缘路径,主要激发你的情绪,主打感性牌。
中国有句古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他们就是这样的。
03
我们怎么办?
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我们,无法逃避。
也许我们不需要摆脱社会,我们只是需要更加清楚的了解这个社会,了解社会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从而能更好的控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