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秋,我刚好出差到天津,周末有空就打算四处逛逛,网上搜了一下,注意到蓟县的独乐寺非常古老,于是说走就走,跳上去往蓟县的班车就来到这个历史上的军事重镇。
蓟县西南有山名渔山,蓟县县城在山南,故名渔阳,古城早已经过整修,虽说形式仿古,看着还是新物。
独乐寺就在渔阳古街上,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群之一,也是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另两座寺院分别为辽宁义县的奉国寺和西山大同的华严寺)
据说日本人曾否认中国还存有唐代木构建筑,后来梁思成考察、探访了我国多个省市、县城,终于发现了五台山佛光寺等四座唐代木构建筑,并曾多次探访独乐寺,留下了大量的建筑资料,倡议保护维修独乐寺。
传说安禄山起兵叛唐并在此誓师,据传因其“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而得寺名。古寺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辽圣宗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山门上方悬挂“独乐寺”匾,相传是明严嵩手书,浑厚有力。
独乐寺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属“分心斗底槽”殿堂类型,是我国古代建筑中该类型的最早实例。山门的屋顶呈五条脊、四面坡,建筑上称为单檐庑殿顶,在古代建筑中属于最高等级,只有宫殿庙宇中最尊贵的建筑物才使用,独乐寺的山门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
屋顶横脊两端脊兽既有唐时鳍形尾,又有宋以后吻的形态,是我国最早的鸱吻。
山门殿南面二梢间立有两尊辽代彩色泥塑金刚力士(哼哈二将),身材高大,肌肉突出,十分威猛。
北面二梢间东西墙壁为光绪时重摹的四大天王彩画,这种表现形式也是较为少见的。
独乐寺的观音阁高23米,外表看是上下两层,实际上是一座三层木结构的楼阁,第二层是暗室,而且无檐与第三层分隔,所以在外观上像是两层建筑。观音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项,根据功能和位置的不同,共使用了24种,152朵斗拱,中间腰檐和平坐栏杆环绕,是李白在52岁北游幽州时所书写的“观音之阁”。“具足圆成”是咸丰皇帝所题。
观音阁内的十一面观音像高16.08米,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彩色泥塑站像,优美端庄,墙上元代的笔画线条优美,虽历经沧桑仍然保持着艳丽的色泽,观音背后的珞珈山观音更有潇洒气度,应是泥塑中的精品,可惜殿内不允许拍照,而且灯光昏暗,我唯有在昏暗中仔细欣赏国宝的细节。
白塔是早期独乐寺的组成部分,重建于辽清宁四年,塔高30.6米,平面八角形,造型包含了三种制式,颇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