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夏天,我很喜欢坐在我爸的摩托车上兜风。现在想起那时的画面,还是一阵清凉。爸爸载着我和姐姐,从那条长坡上“飞驰”下来,耳旁可以听到风声,眼睛是闭着的,一方面是乡下的夏天很多小飞虫,另一方面是因为姐姐的头发会随风飘扬,扫得我没法睁眼。
也许在今天看来,这样的体验并算不上是一种享受,但于我而言,这体验真好,甚至是奢侈的。然而,那个夏天过后就再也没能有那样的机会了,父亲走了,就在这长坡的顶段,为保护村里募资修的路而被卡车司机撞了。
最近因公司办理业务经常外出,这也就给我一个契机来接触这个群体了。
摩的司机和滴滴司机一样,有兼职的也有全职的。但是基本上一眼就能辨别出来,全职的会显得更黑,即使车上有遮阳棚,还是逃不过夏日骄阳的炙烤。另外,因为常在路上跑,他们的脸皱纹会更深,吸附的灰尘也会更多。从谈吐举止上来看,兼职的会显得斯文一点,说话的腔调较为规矩,也不会胡乱开高价,在路上跑的时候也较为遵守交通规则。有些时候,我上车就会给司机说,让他开慢一点安全第一。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事故,唯一的一次轻伤和交通规则无关,是摩的师傅过人行道护栏那几个桩时太靠近桩,侧坐在后面的我脚被擦伤了一点。
他们也有很多故事。
一位男司机路上聊到他女儿,今年17岁,14岁上初中就跟着男孩子一起旷课,也不知道是去网吧还是干啥了,老师都没法管,作为家长吧,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管,孩子坦白说不想读,后来就辍学出来打工当餐馆服务员,干了半年又不想干了,就回老家帮忙照顾弟弟,在家玩了一年,中间让她去上技校也是读了半年就跑回家里,现在带着弟弟过来深圳他这边玩。老婆现在还怀孕了,老婆孩子都在出租屋里,一天到晚开着空调电视,电费都不少了,他压力大。从他讲述的语气中,我能听出一丝哀怨,但更多的是一种失意。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家人能够衣食无忧,但是日子过着过着就成了眼前的处境。
另外一位是个兼职师傅,摩托车前踏板上还放着一个装满货物的框。他说自己身兼多职,给人送货,五金件销售,办信用卡,摩的司机,等五金做大了就定下来创个业。这样自己出来跑,比上班自由,就是不出来跑心里就不踏实,毕竟没有人给发工资,自己得做才能有收获。看来,哪里有不羁的灵魂,哪里就会滋养创业的心。
还有一位是女师傅,中等个子,皮肤黝黑,一路上没有言语。我自行脑补了一个故事,单亲家庭,儿子在念书,上有双亲目前身体不好,需要钱。我不想故事里有丈夫看着妻子在风雨中骑行的无能为力,或者不闻不问。
摩的师傅们是坚强的,在等客户的时候,他们也会相互开个玩笑。我也发现,这队伍里也有情谊,一个顾客要去的地方某师傅不去就会对着大伙喊一声,要去的就会应话,然后开过来,这样客户就有着落了;然后如果是一群人得分两拨走,先接上生意的摩的也会帮忙叫上其他摩的。
当然,摩的群体中的一部分人还是要批评的,特别是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在马路上横冲直撞,不管红绿灯,和车挤道,不礼让行人,遇到妨碍他的总是按喇叭,觉着他最大不减速的。我也注意到深圳交警会不时蹲点治理摩的,但是市场需求在这里,摩的就不会消失。个人希望摩的能够规范化,特别要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