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大闹天宫,从小我们就在看,这也是《西游记》中非常著名的一段,各种版本的电影、动画片都在讲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我们在为孙悟空的叛逆拍案叫绝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孙悟空为什么会大闹天宫呢?”
孙悟空一开始并没有上天的梦想,他只是希望长生不老,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他几乎是在众星捧月中一路逆袭。
在孔子问礼中,老子对孔子有这样一段话:“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勿讥人之非,勿扬人之恶,毋以有己,几千年来,这是世间最不寻常而又最寻常之事。寻常在人们总是习惯于议论他人是非,习惯于攻击别人的弱点,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出发;不寻常在于,要做到这几点,谈何容易!
孙悟空因为抢夺定海神针铁,销毁幽冥殿生死簿被龙王和阎王合力告上天庭。自此开启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序曲。被招安后,武曲星君看不起孙悟空,举荐他为弼马温。孙悟空是怎么做的,以工作为乐,而且乐此不疲。但是武曲星君不怕事大,就是来挑衅的,结果被孙悟空戏弄后,激怒孙悟空,把他逼走。然后倒打一耙说孙悟空嫌官小。这不是讥人之非,又是如何?
孙悟空被再次招安后,定居在齐天大圣府,由于他到处结交神仙,又被武曲星君搬弄是非,密告玉帝。机缘巧合,他去看管蟠桃园,又被七仙女讥讽是弼马温。如此,又成功激怒孙悟空。
在几轮较量中,孙悟空看到一众神仙,包括玉帝和王母都不是他的对手,也才有了大闹天宫的结果。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孙悟空在一开始并没有什么野心,都是在此起彼伏的讥讽声中逐渐磨练出的坚定信念,他要闹一闹天宫,要挑战一下权威。
而我们作为家长,在与孩子无数次的“较量”中,结果如何呢?有时,表面上看,好像我们的气势压倒了他们,孩子屈服了,看似我们高高在上,但是在他们心底里埋下的却是一颗颗叛逆的种子,当孩子们真的如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我们又会是哪个角色呢?趴在桌子底的玉帝?还是束手无策的众神?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过错,尊重他们的行为。只有平等,我们才会有同等高度的视角,只有包容,才会有更广阔的交流空间。不是我们要任由孩子为所欲为,每个孩子都像当初的美猴王一样,他们的想法其实很单纯,是我们在一次次的搏击和挑衅中,忘记了他们最初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