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成过去。
有人戏称:过去一年最大的消费都在股市里面。
个人还好,过去五年,始终都是主要围绕风险偏低的城投债来做,所以过得就比较好。
先复盘
1、国内、国际形势
金融里面,主要的投资品种,大部分是围绕股、债、汇以及大宗商品来做底层资产展开的。
有人有疑问,去年国内不是在搞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吗?M2增速不是长期都保持在10%以上增长吗?为啥去年国内的股市表现却很差?
实际上我们去前年时,都是处在美元加息周期下的逆周期调控。
毕竟美国是第一大经济体,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
有人嘲笑说:“老美的经济体量比老二、老三、老四加起来的总量都还大”。
我看到的是:我们的体量比老三、老四、老五、老六加起来的总量都还大。
GDP基数大了后,已经很难再快速增长,外贸的增长空间也很有限了,未来比拼的是存量市场。
如果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周期叠加,那周期共振产生的大涨大跌会被放大。适当错开,逆周期调控是更有利的。
实际上美联储经过连续两年加息,基准利率上到了5.5%,美元回流美国本土明显,美元指数表现强势。
2、2023年国内股债汇市表现
在股市、债市、汇市里面,我一直认为汇率最重要,其次是债市,最后才是股市。
股票指数即使降了,但上市公司的资产还在啊,股东手里面的股份数也不会变少。只要把汇率稳住,以人民币计价的上市公司资产,就还有那么多价值,即使股价跌得厉害,它早晚还是会回归它真实的价值。
过去一年中,离岸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压力最大时,到了7.3,快到极限。把水再放大点的话,那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会更大。
所以虽然上面想放水,他也不敢把口子开得太大,要是再大点,那人民币遭受的贬值压力会更大。如果像阿根廷、委内瑞拉那种汇率崩了,那它本国印的货币就失去信用,跟白纸没啥区别了。
去年虽然我们是偏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实施的前提还是有限度的,首先要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一般汇率在6.8左右是比较合理,超过7以上时,人民币就有被贬值的压力。
整个2023年,国内债券市场表现也很亮眼,如下图:
边际违约率已经从2018年最低谷期的4.4‰,经过五年连续下降后,压降到0.32‰。债券边际违约率压降了90%以上,这是很了不起的业绩。
3、持仓标债概况
个人持有标债的动态收益率情况如下图:
在运营中的一共有12只,其中有11只都是正增长,有一只买的比较晚的,暂时还没转正。
已经结束的12只,持有期年化收益最低的有6.4%,最高的到了年化8.7%。
在过去两年股市和基金表现不好的同时,标债资管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不错收益,可惜红利期太短。
现在回头看:2021年底时,我们非标转标还是非常明智的,我们几乎也是当时圈内最早一批非标转标债的投资人。过去两年的时间,即使拿去买标债的,实际收益率估计能到15%左右,如果是普通人拿去买股票或者股票基金的,那结果可想而知。
在21年时,我们算是最早一批非标转标的,巅峰期时,标债占个人投资占比超过50%。
原以为22年是标债资管的春天,结果鬼知道玩了2年后,标债资管就暂时玩不动,因为国内债券的边际违约率太低了,违约率过低后,债券成本就降得太厉害了。
个人认为:债券违约率容忍度可以适当放高点。
一般债券票面在5%,哪怕违约率放到5‰,它实际还有4.5 %以上的收益率。
万分之3的边际违约率有些过低了。
边际违约率回归到平时的2‰左右,估计会更合理些。
过去两年,债市里面,标债保的过头了,而非标违约重视度不够。
好的是年底前,上头已经在开始吹风:城投债这一块,未来标债和非标都要力保不违约,前两年时,平时喊的口号都是力保标债不违约,压根就没提“非标”两个字。
在2019-2022年4年期间,个人买非标城投,没有一只是延期太久的,但2023年,个人就遇到3只非标处在延期中,占到了个人待收的4.7%。
截止到目前,个人买城投的回款记录已经到了396次。
有一次晚两天付的,有四次还在延期中。
买城投晚付的累计几率暂时是1.25%。
396次正常回款里面一共有33次是标债回款。
非标城投正常回款的累计次数是363次,按这个计算,个人买非标城投晚付的几率是1.36%。
去年的延期风险算是近5年中最高的一年。
这还是过去一年中,我们有一半是标债,如果全是非标,遇到延迟还的次数估计会翻倍。
4、个人目前持仓
截止到目前,个人持仓如下图:
存款的比例为5.4%;
标债持仓比例为39.6%;
非标的持仓比例为55.0%。
因为标债资管最近成本太低,在2024年以化债为主的大背景下,短期内成本估计很难起来,这一块的比例还会继续降。
非标比例会被动提高。
5、重点分析非标城投
非标主要配置在川渝地区,目前按地区划分,具体的比例为四川占30.72%;重庆占17.8%;江苏前两年因为成本太低,所以暂时只配了1.8%;
葱省还有4.7%的比例处在延期中,属于被动配置。
我们从2021年底后,整个葱省的非标,就是只出不进,这个地方未来更多只能靠时间去消化。
幸运的是延期中的三只,城投公司没有赖账的,也没有被立案的,城投都有还款态度和意愿,有一家利息是按时付的;有一家每月都在还部分利息;还有一家连付息都困难。
参考云贵地区,暂时看最终还是很难伤到本金的,就是拖的时间会比较久,需要有充足的耐心。
6、未来一年非标的布局
以前有一半的标债打底时,即使把另一半的非标全配置在川渝地区,都可以接受。现在不行了,标债比例被压降后,未来不得不考虑配置成本更低的江苏非标。
从概率上讲,江苏非标成本明更低,它延期还的风险应该也会更低。
在明年我们配置非标时,估计会以川渝地区为主,江苏为辅。
其它省份的非标,我们依然是观望为主。
7、2023年集齐的小卡片
每年赚了钱,都去攒点小卡片。
2022年时,个人一共攒了5张小卡片,捐了有3700。
2023年攒了6张小卡片,捐了有5288,比去年又多了一点点。
争取明年再进一小步。
8、展望2024年
未来短期内,全球经济的中心依然在美国,大家在谋划时,都不得不看它的动作来布局。
美联储经过连续两年加息后,明年美联储大概率会暂停加息,甚至可能开始降息,美国最新一期的通胀率都已经降到3.1%,这是比较温和的通胀水平。
别看现在油价70多美元一桶,但经过前两年的高油价,主要产油国疯狂产能扩张后,未来一两年内,油价有进一步回落空间,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在55美元左右,哪怕是油价打到60美元,它依然有利润。
资本在行业还有利润之前,一般都舍不得离开。
未来一两年油价有进一步回落空间后,也有利于降低通胀率,通胀率预期降低后,才会给美联储实施降息,提供更多的筹码。
我们的周期跟美国刚好是错峰的,过去一年美国处在加息通胀期,而我们实际上是偏通缩的。
别看M2印了不少,但大部分钱都流到基建的债务里面去了,像那么多的高铁、高速、产业园、房子,这些资产很多都是举债建的,借的钱是需要还利息的,这些固定资产回报期长,变现难度大,再困难的,也不太可能把高铁、高速、机场拿去卖了啊。
另外美国M2的统计方式跟我们差异大。我们的M2类似美国的M3,美国的M3已经很久不统计更新了,被掩饰起来了。
美国的M2可以简单的理解成:把我们M2中10万美元以上的个人存款以及企业存款全部剔除掉。
如果把这部分拿掉后,那我们M2的增速也很低。这么操作可以粉刷报表,让老百姓眼不见,心不烦。
而实际上流通的钱,往往又是存款在10万美元以内的人交易产生的多。
如果明年美联储暂缓加息甚至降息后,人民币升值的阻力会更小,那时候我们才有足够的粮草,去支持实施偏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偏宽松的货币政策。
否则就像今年一样,心有余而力不足。
城投债在化债的大趋势下,明年标债的成本大概率都很难反弹,甚至都不排除进一步降低。
非标城投延期的风险,明年很有可能会减缓,预计到后年看是否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城投也属于周期性的行业,且跟地产周期吻合度高,地产的周期估计也快见底了,该展期的地产公司些,也展的差不多了。
其它风险过高的品种,我们还是不太方便去点评,怕因为个人的一些观点,把大家给误导。
我们就集中精力,搞点风险比较低的城投债,就足够了。
可能有部分人会问:为啥您们明知道非标城投延期风险比前些年偏高,还要上非标,不上标债呢?
实际上我们大部分是从P2P里面出来的投资人,甚至还有一大群人在当年,连拍拍贷不兜底散标都大量买过,且也是赚到钱了的。非标城投风险再高的,总比那些跑去借网贷的个人信用高多了。
而且有些好的品种,它门槛也高,不是每个人都有身价好几千万、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富豪们拿个几千万、甚至数亿出来分散买个10只不同产品,就跟玩一样的。
而我们都是小老百姓,都是小胳膊小腿的,也不太敢把过百万,数百万的钱,拿去投到单只产品上,我们的投资经历和认知,还没到那么有信心的地步。
我们更多人的想法仅仅是:不甘心把全部的钱都拿去存银行,然后我们有条件的拿出一部分不急用的钱,分散拿去买城投债,玩玩而已罢了。
金融形势就是复杂多变,不可控和不可预知的因素太多,我们只能是紧紧地围绕在城投债的边缘,边走边看了。
我是大佛,持证理财规划师,拥有基金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著有《投资理财实战:财商思维与资产组合配置策略》一书,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