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几天前我们还是很相爱的,分别时依依不舍,想见时望眼欲穿。
甚至她会说:妈妈你一定要在放学前一个小时来接我,这样午睡一醒,想着你一会就来了,我就很开心,跟小朋友玩的时候,我都一直很高兴。你比别的妈妈早来,说明你也想我你也很爱我啊。
我的回答摸棱两可,因为我是个守规矩的人。
我按时去,她就会撅着小嘴一路不理我,或者抱怨“你为什么不来接我?还有比你宝贝更重要的事情吗?”
她像《小王子》里那只聪明智慧的小狐狸,让小王子每天下午四点钟来见她,“那么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觉得幸福,时间慢慢地临近,我会就越来越觉得幸福,在四点钟的时候,我就开始有点坐立不安,这就让我发现了幸福的代价”。
有时候我觉得她是《渔夫和魔鬼》里面的小魔鬼,在海里呆了几百年,期望被人解救。如果这个人在第一个世纪出现,就报以金银财宝,荣华富贵;在第二个世纪出现,就赠以地下宝藏;但是三百年后再来施救,就恨不得杀了恩人。
时机对的爱,才给人幸福感。但不管怎那么说,我们是相互期盼的,分手时吻别,相见时亲热。
放假十几天来,我们的黏糊程度每况愈下,几乎进入相爱相杀模式。
不许吃糖,坏牙
不许看电视,近视
不能天天去游乐场,费钱
不能老去找小朋友,没时间
不能见什么就买什么,不需要
不能一整天宅家,不能出门就打的……
不能忍受她的胡作非为胡搅蛮缠,于是我动辄就怒不可遏;她握紧拳头,恨我恨得咬牙切齿。
妈妈是个大坏蛋,后妈,坏女人
你看别人的妈妈是怎么当的
我要换妈妈
亲子关系也如恋人关系,心理学上说影响关系的要素是:爱与自由。爱,令关系更近;自由,则令关系保持距离。只有距离合适的爱才令我们满意。太远,会让双方有分离焦虑;太近,又会有相互攻击的危险和逃离焦虑。但是我们常常为得不到的爱而苦闷,或者为得不到的自由而愤怒。孩子在与父母相处中习得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我们成年后的社会关系都是亲子关系的扩大化。怎样能让对方感知爱又不会让人失去自由,这是爱的能力问题,也是一生的必修课。
以前玩石头剪刀布,赢的人有权自由支配时间。现在我们都觉得太low,改为下跳棋。刚开始给她讲规则,后来传搭桥术,现在又教堵路。每天早上她睁眼就是“妈妈,我要下跳棋,我赢了,今天干什么由我决定”。
她求胜心切,下棋时会说“妈妈,你手机好像响了?”在我溜号时,她溜几步棋。
有时她头使劲往下低,垂下的头发把棋盘盖得严严实实,还念念有词,“我要好好观察啊,发现,判断,再决策”。我知道她在捣鬼。今天我连输了几次,她以胜利者的姿态大度地安慰我:“输了没关系哦,妈妈只要专心一点,下次一定会赢,再说了即使你输了,你还可以看书、写文章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天天管着我,但我从来不管你,你不想做饭我们就出去吃。”她忘了自己输的时候哭得一把鼻子一把泪。
大人一眼能看出小孩子的狡黠,她还为自己的小伎俩洋洋得意。当然我也反思,无论是玩游戏还是学习都不能以结果为导向来决定过程的快乐。
我最近为怎样给她讲规则的重要性和作弊的可耻伤透了脑筋,同事劝我去找心理学老师咨询一下,怎样矫正一个5岁的顽劣女孩,我经常处于被各种专家拍晕的的状态,听了他们的话也不以为然,我始终觉得自己的孩子很正常,不知道是讳疾忌医还是内心强大。
我们常玩互换秘密的游戏,规则是毫无保留说出内心的想法,类似真心话大冒险。
她给我讲在我去泰国旅游期间,她和爸爸在家发生的糗事:
晚上我明明记得我起来去卫生间尿尿了,还怕黑,还找不到拖鞋,还叫爸爸陪我,我都尿到马桶里了,不知道怎么回事,醒来,床是湿漉漉的。我怕爸爸打我屁股,我打电话给你说是他尿床的。
我和爸爸在床上玩,我想放个大屁臭死他,憋了好久,结果一使劲儿,拉到床上了。
我本来应该坐到他脸上。对不起妈妈,把你走之前新换的床单、被罩弄脏了。
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我没有批评她,怕她不再给我讲秘密。尤其是六六吃软不吃硬,只要我语气缓和,她会立刻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我一强硬,她就拼命抵赖。她爸更是当玩笑说给大家听,只告诉她嫁祸于人是不好的。
我不惜自黑讲小时候偷鸡蛋的故事。
那时候家里穷,你婆婆把鸡蛋从鸡窝里收出来,放在大衣柜上面的瓦罐里,攒够一罐就拿到集市上卖钱,这钱是我们的学费。可是我想吃鸡蛋啊,但是吃鸡蛋只能等到过节、过生日、或者家里来客人。
我七岁的某一天,趁你婆婆不在家,我就搬个凳子,爬上去偷鸡蛋,可惜的手刚摸到罐口,够不着里面的鸡蛋。
本来就很害怕,脚下的凳子还老晃,我一紧张,就把罐子扒拉下来,“哐当”,一罐鸡蛋全碎了,满地都是黄汤汤。
我都吓坏了,我怕你婆婆回来打死我,我们家有口井,我犹豫了好长时间差点跳下去。
六六插话说:“妈妈你确实做得不对”。
我以为她认识到了做坏事的负罪感,即使别人不惩罚也会有的愧疚感,恐惧感。
但是她接着说:“你为什么不自己去收鸡蛋,你一次偷一个谁也不会发现,还不危险。
还有你偷鸡蛋,可以让大姨或者三姨帮你啊,大凳子上放个小凳子,让他们扶着就不会晃”。
她这都是经验之谈。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几幅画面:
她趁我在厨房,鬼鬼祟祟地把我的包从鞋柜上拿到沙发上,在我疑惑的眼神下,她解释说:我怕别人在门外伸手就把你的包偷走了。无事献殷勤,……。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哪知包里有多少钱。
放在冰箱上的糖,没见人吃,过了半月,就没有了。
其实我偷鸡蛋,我妈妈没有打我,连一句骂都没有,她表情凝重,默默地打算干净,把不脏的部分铲起来,煎了给我们吃,以后也经常给我们吃鸡蛋。
所以这件事,至今仍记忆深刻,我妈妈不识字。只要孩子认识到错误了,父母又何必补一刀?
通过互换秘密,我知道她在想什么,针对她的问题做出一些引导。我并不希望养出一个把“我妈妈说”挂在嘴边的听话孩子,我只想在亲密相处中双方都学会自我控制。教会一个孩子自律自控是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因为我自己还没学会。“照我的话去做,不过别学我”,我们常常自欺欺人,自己难以自律,怎么可以成为榜样。这都需要时间,爱某个人、某件事都会为之付出时间,谁也不是天生会当妈,但是我可以学。
子曾经曰过: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按照孔子的求知理论,我是介于第二和第三等人之间。但是身边有很多人“困而不学”,拒绝成长。
昨晚惊现午夜凶铃,一个学生妈妈打来的。
因为家暴。
学生爸爸酒后在家打女儿,打老婆,往死里打,女儿拿菜刀反抗。起因是父亲得知女儿谈恋爱,觉得有辱门风,责怪妻子管孩子不严。
让我劝架。
我对这个父亲的无知,专横,大男子主义深有了解,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为自己没能生儿子耿耿于怀,希望女儿出人头地;看女儿买的书是《红楼梦》而不是高考满分作文就大打出手;女儿终于考了400分,他又自食其言,不仅不按约定奖励,还说:“你看别人都考了600,你那点分还有脸买苹果?”就这一个闺女还不听话,还不如打死算了……
于是找他们离家出走的女儿的重任,责无旁贷落到我身上。
做你们的孩子太痛苦。班里凡是有过出走经历的孩子,不是父母疏于管教,而是管教太严。这些孩子小有过错便遭遇劈头盖脸一顿打,父母还美其名曰,“我不打你,外面的世界会打你”。要不把孩子打得很懦弱,要么打得很叛逆,但这些父母不去调查问题的本质,不考虑这些方式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不考虑打是否有效,反正就一打了事。用严厉的体罚教育孩子,这个本质上不是教育,而是发泄怨气和不满,以及掩盖自己的无能。
任何一个现象的发生都不是因为现在,都有深层的必然原因。比如青春期对异性有好感乃是人之常情,为何要否定自然规律;父爱缺乏的女孩更想寻求男人庇护,更想求得异性认同,父亲为何不去施爱;孩子自己有主见,他非要否定女儿的领导力,妄图像控制机器一样控制一个大活人;控制不了,还说养你有什么用?这是否定生命。
最后被110抓走啦,但是警察也拿他没办法。
我应邀劝他:每一个发现女儿谈恋爱的爸爸,内心都会有“农民辛辛苦苦种的大白菜,被猪拱了”的痛苦感,你的痛苦每个人都有,又把人之常情的话巴啦巴啦一遍,以及女儿对他不敢说出的爱等等。但是我知道无济于事。
不找根源妄图以暴力解决问题,相爱相杀,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