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追求创新成了社会主流思维,总感觉按部就班是刻板、笨拙的方法,想要追求与众不同追求创新简单。或者另一部分人则是觉得大概满足这个就可以了,何必难么较真呢?通过最近带训练营学员练习便签读书法,真正发现在开始刻意练习阶段,按照要求一步步去做的必要性。
在学习拆书法写便签时,要求A1满足鲜活、生动、对应、反思四标准,A2满足目标、行动、关联、可控。很多人对反思、目标、对应这一块做不到,曾经跟一位学员A提起,建议他尽量按照格式去写,对方说【反思和目标不一定非得写明才算吧?我心里很清楚有这些内容就行了】。因为我没有对比,不好再说什么,于是开始观察和等待结果,因为另一位学员B则会每次按照要求格式去记录自己的反思及每一个要求点。
在训练营期间,学员A和B都是每天完成作业,但是一周后,学员B反馈说通过写便签提升了认知,有些没做对的找到了原因,而那些侥幸做对的,也明白了原来是这个原理。结营时学员A因为完成作业也很有收获,学员B则开始提出一些更深入的问题,比如A2落地问题、拆页选择问题等等,对自己学习目标提出了更明确的想法。
当然收获大、提问深度问题一方面可能是两个人前期基础不同,但过程决定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就两个人面对作业的态度和方式。后来我找学员B讨论,为什么他每次都要把每个技能点标注出来,做练习呢?他说在开始学习阶段,一定是要先僵化再模仿最后超越,因为人的思绪很多,如果不那样写下来提醒自己,可能写着写着就跑偏了,所以他每次学习都遵循【先僵化再模仿最后超越】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理解有没有达到要求,才能更好量化学习效果。
回想当初我自己升级打怪的过程,过一级时要求比较简单,TF1_2要求是学习者写便签,结果我只看到A1A2,直接要求学习者分享,当时评审给我点评是【技能点超前】,尽管没有挂掉,但总归不完美。于是后来写预备表时都会把相应要求的技能点标出来,每次对照预备表都一目了然,基本无误,这大概也是我基本都能一次通过的原因之一吧。
希望自己以后也保留这个方法,不要太着急或者想着偷懒。通过僵化使用正确的方法,建立好心里表征往往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