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是自由的漫无目的的。
随意到第一站妈祖阁就坐错了车。好在地方不大,三下两下又转到了目的地。
妈祖阁香火真旺,地方也小,烟雾缭绕的,充满人间和神界往来密切的烟火味,南方的庙宇就是有着这么一股子亲和感,感觉去拜妈祖和给长辈拜年差不多,带着香火,携老扶幼,登高拜低,求得一份具象的愿望实现。
这种和神的亲近感也体现在他们随时随地的烧香敬神的风俗里,街上的大大小小的商铺里都会供财神,这也不奇,但门口地上半尺高的小神像多少有些萌了,更有摆一颗苹果(橘子),上面插着三炷香的,多有喜感。
妈阁庙附近有个海事博物馆,小小的,里面有意思的是有水手结绳的各种方法,有绳子和视频可以练习。还有大量贝壳海螺的展示,足有几百种,我竟不知道这种生物种类如此之多,每个都不一样,摆的整整齐齐,好看又浪漫!
今天一天几乎没有坐车,出了海事博物馆,沿路往北走,就可以走到大三巴,开启我们的Citywalk模式。
路过郑家大屋,是近代思想家、实业家、慈善家郑观应的故居,建筑以岭南传统风格为主,又兼有西洋装饰特色,在里面慢慢的走,故事感还挺强,在上世纪中期,这里曾经租住过七十多户人家,三百多老老少少,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共住一堂,那种场面真是难以想象。真的是见证了历史变迁的一座建筑。
路过两座教堂,圣安多尼教堂、圣若瑟修院圣堂。这还是我第一次进教堂内部,感觉很新鲜,也离我很远。
还是点心抚慰人心。吃着菠萝油坐在教堂门口石阶上,有种时空错乱之感。
在往下走,这片街区是典型的老城区,网上推荐的一些小店就散落在这些小巷子里,如果你想打卡,需要耐心寻找,因为这些房子都那么不起眼,包括里面坐着的人。
这家小店也是我们偶尔路过,看到一个老伯正在坐着板正地做焊接工作,而这家店不像我印象里的焊接店那么杂乱,不由得让人驻足。这时候老伯也站起来走来和我们攀谈起来。他穿着蓝色的T恤,脖子上围着白毛巾,精神矍铄,得知他竟80高龄时,我们更加佩服。打量这家不大的店面,有半面墙壁上挂着他在海面上的照片,我问他是不是爱好帆板?他很得意地说那都是他的工作照,果然细看下去,照片里他有的在甲板上,有的在高架上,但无一例外都很快活,不像在做单调的焊接,倒像是在海面上做什么高难度的杂技比赛。我好奇地问他:这个工作有什么意思吗?为什么这么开心?他笑眯眯地拿出还几个他正在焊接的组件,说现在做这种工作的人很少了,他就是可以把这些组件连接起来,帮人们组装卷帘门啊之类的…说实话我也并没有觉得这活有多么有趣,但他真的是个有趣的老人。他手里好像拿的是工艺品一样得意,得知我们来自内蒙古,他更开心了,当即唱了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十分动情,看着这位每天五点起床去唱歌,然后快乐工作的心态年轻的可爱老伯,我内心里既佩服又感动,后面的很多时候我都会想起他,旅途中这样的邂逅真的是让每次旅行成为不可复刻的记忆。
又路过一家饰品店在甩货,他们的广告词吸引到我,我喜欢粤语文化的这种诗意。
这一天,从早走到晚,不记得看了多少古旧的建筑,路过多少有趣的小店,一些小巷来来回回路过好几遍,我们也不介意,当我走的路越多,我越发现,你走过的路永远不会重复,不经意的瞬间可能会发生最不一样的故事,但故事永远是别人的,人最难的是,写好自己的故事。
这一天,再次的,我明白了旅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