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漂流的地方是新开发的旅游地,迁安的冷口。
冷口其实是长城喜峰口至山海关中间的一个较大的关口,是交通和军事上的要地,冷口关原名叫“清水明月关”。相传有一年冬天康熙皇帝骑着毛驴私访来到冷口时,说了声“袭人的冷口、难过的关啊!”于是,“清水明月关”被改为“冷口关”了。
我还是喜欢“清水明月”这个名字,有诗情,有画意。
我们坐上大巴车后,很快上了国道,国道两边大手绢花妖娆的开着,粉嫩的、纯白的、米黄的,在大巴车穿过路边仅有绿色植被的很长路程后,大手绢花用一片明媚吸引了人们的眼睛,给跑长途的司机们送来点点缤纷,让他们在寂寂的路上有了些许的生动在眼前里跳跃。
很快,开始有山出现在视野,驶过一座,又驶过一座,大巴像一个飞速爬行的蚕蛹,载着大家穿行。每次坐大巴我都会想到开车司机,这样长的旅程,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到达目的地后,开始漂流。
从起始处顺着水道往下漂流,感觉不足百米就有了一处弯,皮筏子被颠起又迅速落下,激起的水浪有一米多高,哗的一声,猛的扑向你的脸,你的颈,你的全身,眼睛、鼻子都呛满了水,眼镜上也挂满了水,一时间什么也看不见,人们不由兴奋又夹杂猝不及防地大喊大叫。
像生活中许多事情一样,虽然有了心理准备,但真正来临时还是和预想有很大差距。人生中的那些猝不及防,如果只是像玩漂流一样把衣服打湿,弄得浑身狼狈,没有更深的惆怅、惋惜、痛苦,那该是岁月怎样温情的馈赠啊!
继而仍然是意想不到的急转弯,意想不到的拐向何处,又是阵阵兴奋地笑、叫、闹。也是呵,有人惊呼:“吓死我了!吓死我了!”如果生活像漂流中这些坡啊、弯啊都预测的那么精准,事先早知道要发生什么,也就丢了很多激动、欢欣、和其它的感受,也就无趣乏味了。
就像有的人每看一部影视作品前一定要先剧透,着急的去找到结果。是不是太急切便失去了很多猜想和品思的过程呢?水流蜿蜒多美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讲的不也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吗”?
漂下来之后,是一块面积很大的水域,四周一座山连着一座山,山上长满了低矮的杂树,郁郁葱葱,倒映在水中,水被映成了深绿色。有“夏来江水绿如蓝”的感觉。
没有划桨,任凭皮筏随水漂浮,看山山水水近在咫尺,看绿绿的水草舒展着腰肢水中轻摆。一会儿,朋友和我划桨到更远处,群山脚下,绿水深处,水更绿,水草叶子更美,舞姿也更加摇曳。
眼前的簇簇水草悠然地徜徉在水光潋滟里,惬意在清波漾漾中!绝美!难怪当年的徐志摩要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还要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
一对老夫妻大声招呼着:“老妹妹,给我们照张相!”于是我们划过去,任老夫妻俩摆尽各种pose。时而老大姐娇嗔老头儿:“老公,你离我近点儿”、“老公,你笑点儿啊!”……在这样飘荡的皮筏子上老大姐也要把着旅游的瞬间展示的尽善尽美,呵呵!老头儿脾气极好,并不多言,满足老大姐的各种要求,身子尽力靠过去,把手放到老伴儿的手里,温和地笑着……
生活中的老头一定是个爱老婆的暖心老伴儿吧。用最好的照相技术,在不断漂浮的皮筏子上,我一次次按动快门,记录他们幸福的相伴时刻,让青山绿水见证他们相携的幸福。
照完相,抬头仰望,蓝天白云,群山连绵。遥想交通不便时,人们若出行,要翻越多少座山,跨越多少道岭?又有多少山下的执手相送,山头的张望不舍?
不管是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还是“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亦或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些思念和牵挂,哪一中别情不像这群山样连绵起伏在相送人的心间啊!大概都是“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吧。
皮筏子往下漂了一程又一程,群山渐远,与我作别。李白有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这渐渐远去的青山可记住了我?
也好,就由我来记住它们吧,记住它们在时光里依旧的陡峻,依旧的耸翠和依旧的与绿水相依相偎。
又一次由高到低的漂落,“哗——”不知是第几次水浪的扑面,浑身再次湿透,皮筏子里的水也满了,拿着小塑料盆的我一下不了一下的往外舀,同游的人见我忙碌的样子说:“别舀,反正也是湿了,就当在浴缸里呢!再赠给你点!”
话音未落,数瓢水泼向我们——真正的猝不及防啊!一时我们也划不走,任由“大雨倾注”。朋友朗声大笑,我缩成受惊、无辜的小鸟。
一路飘流,一路欢畅,一路飘流,一路美景,这个夏天,你也去漂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