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曾经感觉很浪漫的一个年份,因为一场疫情,在这一年,改写了所有人的生活。这个超长假期给我们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成长,去改变。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借用了樊登读书的广告语“阅读点亮生活”作为题目,总结这个超长假期的收获。
一、阅读点亮亲子关系
(1)关于女儿
女儿三岁8个月,如果问这个假期每天都在坚持的习惯有哪些,那么雷打不动、每天都不可缺少的就是陪女儿亲子阅读了,这更多源于女儿每天的督促,睡前不读书不睡觉,不读到心满意足不睡觉,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养成的阅读习惯了,也许是从几个月的黑白卡,彩色卡,识物卡开始的,也许是从《小熊宝宝》、《嘟嘟熊画报》等绘本画报开始的,总之对看书的兴趣始终很浓厚;其次源于我对女儿是有愧疚感的,跟哥哥从小全心全意的陪伴相比,女儿出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高质量的陪伴太少了,每天为数不多的相处时间也只剩下晚上了,女儿也似乎是在这个时间段才能找到安全感,每当读完,道声“宝贝晚安,妈妈爱你”再轻轻亲一亲,她似乎瞬间就能情绪安静下来,然后不吵不闹的入睡。
这个假期时间的宽裕,给孩子读书时,我的心态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急躁,不再像之前急于完成每天的“任务”,急于赶紧把她哄睡自己也可以歇歇。当女儿坐我怀里,我语气适中,语调抑扬顿挫,当她想表达的时候,我就停下听她说,现在想来,这真是最美好的亲子时光啊!一本书,她要听,我便读,反复读,没数过读几次,反复之后,她硬是能学着我的语气语调“背”下来了,三期合订的嘟嘟熊画报,多厚的一本书啊!她为感受到她的能力而开心,而我更是惊喜不已,听完《猜猜我有多爱你》,她会说,“妈妈,我超级超级爱你”,我的心瞬间被融化,轻轻搂住她“妈妈有数不清的超级超级爱你”,小棉袄果然不一样啊!
(2)关于儿子
儿子11岁,小时候的童言童语似乎还在耳旁,但眼前却是一个即将和我一样高的大小伙子了,年龄越大,似乎和大人交流的话题越少,这也许和家庭相处模式有关,最后只剩下“作业写完了吗”“怎么又错这么多题”“能不能操心点”等等之类的斥责,埋怨,训话了,尤其是这个超长假期,每每看到儿子懒散、对什么都提不起劲儿的样子,我就更加气不打一处来,难听话在嘴边顺口就来,而儿子则动不动就把房间门反锁,孩子爸无奈的说“你自己录个音,听听你对儿子说话的音调、语气和态度”,女儿则不止一次的对我说“要对哥哥温柔点”,“不要嚷哥哥,再嚷就不和你玩了”之类的话,连最小的女儿都察觉到妈妈的不公平,我们的关系出问题了。回想起疫情有所缓和时,去朋友家玩,晚上儿子不想太早回来,一路上闷闷不乐,到家就把头闷被窝里,问了半天失声痛哭,说感觉在家里太孤独了,我是有多久没注意儿子的心理状况了,我陷入深深的自我责备中,必须要找一个能链接我们的点,缓和我们的关系。
在儿子学龄前,买过一套国学经典,有系统的读经计划――137读经法,一天读3样,一样10分钟,连续读7天换内容,也坚持了几年,后来大概是女儿出生后间断了,每每回忆起这段,儿子我俩都惋惜不已,没能继续坚持,但又没决心继续把这个习惯捡起来,就这样一直被搁置。刚好在这个时间,朋友圈樊登读书的书童宣传“樊登老师解读《论语》”,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就定下了。
作为数学老师,我对国学经典的了解只能说是皮毛而已,但看到不止一名数学名师大家推荐,影响自己很大的书是《论语》,也曾翻翻看看,但实在有些感觉晦涩难懂,读不下去。而现在,有老师解读,有以前和儿子共读经典的基础,我和儿子商量共读《论语》,每天时间为数不多的亲子共读,让我们母子的心又重新连在一起,女儿也时不时的跟上两句,偶尔我还和儿子就某一名句进行解读,共悟,也许对于很多内容还是有点不求甚解,但在共读过程中,由于我的改变,我们的亲子关系也慢慢缓和,他也更愿意向我敞开心扉,表达想和同学朋友在一起玩的诉求,而我,也最大程度的满足他,为他创造条件,参与陪伴他的成长。是的,我也只是个11岁的妈妈,也是需要成长的,好在,孩子总是愿意给我们机会。我的心态变化后,主动给儿子认错,还给他写了一封信,承认自己情绪控制不对,冷暴力不对,但也诉说了我的想法和建议,在随后跟儿子沟通交流时,尽可能的把要求变成商量、建议,先想一想这样说是否有利于孩子变的更好,如此一来,儿子也有意识的开始管理自己,有意识的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开始往更好的方面发展。
(二)阅读点亮我的教育观
近两年,看了一些书,见过一些人,教育视野似乎开阔了那么一点点,也就愈发的感到自己的浅薄了。回想自己上班12年,也不能说工作不认真,态度不积极,但是现在回头看,是有很大缺陷的,教书育人的教师不读书的太多了,我曾经就是其中之一,刚上班时读的最多的也无非就是《小学青年教师》,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打发时间的闲书了,近些年,手机互联网信息爆棚,读书时间就更少了。
学生时代总是偷偷看书,上课看,被窝里看,一不小心看成高度近视,戴着眼镜回去,还一度被家里人戏言“大学生回来了”,那个时候阅读就是有热情,想读,愿意读。可后来的后来,不知怎么就迷失了方向,缺少自己的思想,缺少和书中大师精神的交流,就在柴米油盐、日复一日的循环中,成为不读书不思考不成长的一员。
好在,在学校近几年的引领下,我又重拾阅读习惯,竟也越读越上瘾,平常围着学生转,围着孩子转,每天也只有在静静看书时,才感到时间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才能享受到这方寸自我空间的美好,而在这每天一点一滴的读和思中,我的内心也日益在成长,在变化,在书中和大师思想交流、碰撞,极大的改变了一些我以前可谓是错误的教育观。
(1)关于班主任
对于班主任工作,尽管也做过几年的班主任,但我自知是缺乏经验支撑的,完全就是自己一抹黑闭着眼往前走的。这个假期先是受钟杰老师的公众号文章影响,每篇必读,后来又推荐了一本《一个学期打造优秀班集体》,当即买下,待书回来后,用如饥似渴的阅读来形容毫不夸张,原来,班级管理可以这样做;原来,班干部是需要老师培养后才可以上岗的;原来,师生关系可以这样融洽,原来,一个有方法的班主任可以这样轻松且幸福!我羡慕极了。
后来,也是通过公众号文章,关注了李镇西老师的公众号――镇西茶馆,有好几天晚上,我看李老师的教育叙事直到半夜,我完全被震撼了!一个男老师,居然有如此的教育情怀,并付诸于行动,几十年如一日,他的教育观,让我深切感受到自己在班主任工作的许多短板和不足,单从爱学生这点来说,就勾起我回忆出很多失败的案例,尽管这些案例在当时,都是从我自以为是对学生好的角度出发的,读完李镇西老师的育人故事后,我的狭隘和短视让我顿感羞愧,重新翻起学校发的共读书目《做最好的老师》,终于能沉下心来一点一点精读了。有一句话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而我在想:改变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只要想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也许,开学后我还会被各种繁琐的班主任事务所累,但我的心境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身边的名班主任曹老师,苗老师,秦老师,殷老师,无一不是我身边的榜样。
(2)关于数学教学
前几天我备课后有一个感想,是关于数学学科的,“如果把数学学科比作一个人,那么她就是一个低调、不善言谈的人,但是,你越走近她,了解的越深入,你就越能发现她的美,然后被深深吸引。”这的确是我当时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毕业后,教过一年初三历史,现在完全对当时零印象,后来就一直是数学学科,最初上班不懂研究教材,就是单纯为教而教,就单纯是知识的搬运工,手头的资料无非就是教科书和教师参考书,不客气的说,就是用一年的教学经验,重复多年的教育工作。曾经,还在为当年招教考试面试第一名得意;曾经,为后来多次评课时,都有人提到的“这姑娘个人素质挺高”而沾沾自喜,然后就裹足不前了。
而感受数学的内涵,数学的本质,数学的魅力也是近几年有了研究教材的意识后,多读多思后,才逐步体会到“小数不小”,小学数学大有文章,内心也就有了更多对数学的敬畏感,也更多的有了对一些数学观点锱铢必较,不明白的地方誓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然后也在这点点滴滴的坚持中,更多的感悟到了数学教育的魅力和价值。
阅读点亮生活,尽管,点亮生活的这束光还很微弱,但如果不放弃,一天坚持一点点,相信每天的点点微光终会汇成明亮的光束,照亮我和孩子们成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