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我正值童年时光。那时我觉得世间的幸福,就是能肆无忌惮地吃一顿肉。
如今长大成人,尝过各地的美食小吃。北京烤鸭焦香酥脆,西北牛羊肥硕丰美。而我心心念念的那顿肉,却还是家乡弥渡的卷蹄。
为了舌尖那一刻极致的享受,哪怕用最复杂繁琐的工序,也要将普通的食材幻化出无穷的吃法。卷蹄表达的,大概就是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
为何埋于群山之间的小县城弥渡,能创造出如此繁复的吃法?对此我也曾深深感到好奇。
族中老人向我解释了其中缘由:远古弥渡,曾是一片汪洋泽国。到此之人必定“迷津”,因此这里被称为“迷渡”。终有一日,神仙背负巨石于此,将其立于水中,从此洪水退去,露出肥沃土地。因为有神庇佑,这里肥猪盛产,为了保存猪肉,人们便创造了卷蹄。
神话传说虽然略显遥远,但卷蹄的美味却是实实在在。
那是冬日午后的暖阳之下,西南晴好的天空有着最为悠远深邃的湛蓝。
这时,小院之中的葡萄架下,一只白净的猪腿被细细地剔去硬骨,割下肥肉,只留下韧劲十足的外皮,等待成为一道美味艳丽的外衣。
岁末的食物总少不了红色的渲染。一碗白酒调和的红曲米浆被直接点燃,在酒精孕育的火焰里鲜艳成朝霞。与草果粉、茴香粉等带着山野气息的香料混合,便是色香俱佳的调料。
调料邂逅瘦肉,彼此交融的时刻,一半艳丽一半浓郁的奇妙就此诞生。是时候把它装进准备好的外衣里了。那剔去骨肉的猪腿,此刻被腌制好的瘦肉重新填充丰满,棉线缝合开口,稻草结实捆绑,便是卷蹄最初的形状。
放入陶罐度过冬天,时间会对等待有所回报。等卷蹄发酵成熟,微酸的口感复合浓郁的肉香,带给你的味觉感受不仅是独特,更是新奇。
切成薄片,热锅蒸熟,填充的每一块瘦肉都十足入味。
咀嚼之间,香料的浓郁,肉质的口感,完美地交融于齿间开合时刻。而筋道弹牙的猪皮,如同艳丽当中的一丝俏皮,令人一嚼会心。
我曾一度以为,世上最好吃的肉,便只有这一盘卷蹄了。切片摆盘,如同花朵一般绽放的肉菜,满足了我童年对大餐的所有想象。
而精心调配的一碗蘸水,辣椒香醋,芥末芝麻,十几种配料一齐上阵,更能在卷蹄投入的一瞬间,将美味的精华淋漓尽致地提炼出来。
所以,忘不了的卷蹄,放不下的故乡。
嚣张而放肆地喊出我爱吃肉,在北国的寒冬,在帝都的夜幕,都显得格外嘹亮。
如此坦诚的表达已经许久未见了,要不是因为岁末对故乡的思念,要不是夜晚对往昔的追忆。
真爱,哪有那么复杂。
其实就是我想带你吃顿肉,吃一顿卷蹄那样的实在而美味肉。
是的,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