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女儿回家,本来是爸爸接,可今天她要买同学录,就想要我去,我想着马上小学毕业了,这短暂的少儿时光快要结束,多给些陪伴吧,这些挺重要的。
也正是这样的机会,才让我有了深深的感动。
第一个话题:早恋。
终于买到了自己心仪的同学录,很开心,一路上跟我聊起了很多,我感觉她已经好久没有这么跟我表达心情和状态了。
开始的时候聊起了早恋,对于这个问题,女儿试探着问我,说妈妈,你怎么看待早恋?
其实在我心里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孩子慢慢长大,这个经历是肯定会有的,只是迟早问题。
所以,我就说青春期开始,对异性好奇,被吸引很正常,但这是否是感情还不能确定。
我不反对早恋,只是孩子自己要明白,当下这个阶段对自己来说什么是重要的事。
如果都能兼顾,那自然是好,如果不能,自己得做取舍。
最好能告诉妈妈,妈妈还可以帮忙拿主意。 她立刻反应过来,她说即使她有,她也不会告诉我,这是她的隐私。
我说这样也可以,你自己做判断吧。 她说好的,说班级有男生喜欢其他班级的女生。
我说女儿还记得幼儿园的时候你也有喜欢的人吗,她说记得啊,我说,回过来看,发现了什么?
她说喜欢又能怎样,我们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学习。
很愉快的结束了这个话题!
我挺感动的是她会主动跟我描述,并很想知道妈妈的态度,这是一次深层次的沟通,有了这次的沟通,我相信未来,她会知道如何去处理这类的事情。
同时,在她心里,有一块来自妈妈的石头落下了。
第二个话题:三观。
在不知不觉中,女儿已经长大了,因为有很多的思想和观念我都不知道,比如说三观的问题。
她说她有个非常欣赏的人,虽然还算不上偶像,但她的处事方式很让人佩服。
举例,女儿和儿媳妇的角色问题,所有婆婆都把儿媳妇当女儿对待那关系就和谐了;
而作为儿媳妇,她不能把婆婆当成自己的亲妈,因为女儿对亲妈会有小情绪,而且亲妈是可以容忍小情绪的,但是婆婆却不能。
她说这个偶像的妈妈就是对孩子各种要求,把孩子变成学习的机器,孩子就会有小情绪。
接下来话锋一转:
但是我就很幸运啊,因为我有一个伟大的妈妈,不是这样的,我妈妈不逼我去做不喜欢的事情,都会尊重我的意见,觉得自己很幸福。
未来不要男朋友,有妈妈就足够了!
听到这里我心里那个感动啊,会觉得平时整天跟你各种脾气各种对抗的孩子,其实在内心里,她什么都知道。
有些话不用你讲的那么明,她自己自然通过各种渠道就会清楚。
而且还特别的善解人意。我也很配合,跟她说,等她再长大一点,就带她去洱海,两个人背起包,说走就走,她说嗯。
那一刻的美好真的可以让你觉得承受多少的压力和委屈都是值得的。
我明白了,父母的强大,坚持做教练型父母,带给孩子的是一辈子的快乐体验。
第三个话题:择校。
小学三年级以后,我就想着初中让她读私立学校,可是每次跟她说起这个话题,她都说,父母让孩子去这样的学校是不想要孩子,会让孩子心理出现问题的,还找出新闻来说,你看你看,这又是一个案例。
后来我就不怎么提起了,因为她还小,还不明白其他的因素。
转眼间到了小学毕业的时候,要选择上什么学校变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我知道她还是一如既往的选择抗拒,要不是苏外招生处打来一个电话,我可能会选择妥协。
苏外来到我们这个城市开了分校让我燃起了新的希望,恰逢出差,我跟她爸爸说,让他别跟孩子讲,我回来后自己跟她说。
让我下定决心的是很巧,这次出差遇到了一位心理学家,他讲到了中国的教育和未来人工智能来临面临的严峻局面。
我突然一下子明白,不论孩子怎么想,我一定不能让她成为体制教育的牺牲品。
回来后,我很用心的组织了思路,让她欣然选择去苏外,我费劲了心思。
有的朋友说,孩子小,不懂什么,家长直接决定就好。
可我不是这么认为的,本身这件事的选择也是一种体验,所以,我要有策略有步骤的感召孩子。
孩子毕竟是孩子,当我把未来的趋势,现在的环境以及上普通中学会面临的现实问题一一跟她讲清楚的时候,她开始动摇了。
经过了一个周期的经意不经意的分享,她已经明白,去苏外是她最好的选择,所以,她在内心里非常乐意的接受了去苏外。
我现在明白了,孩子的教育不是某个节点某个分数,而是在她成长的每个重要选择上,陪伴和支持她。
在选择前和选择后的引导和承受上,渐渐让孩子坚强、自信、独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