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戊戌年,时间倒回一百二十年前。
那一年,清政府内忧外患,风云飘摇。
甲午海战,中国战败,举国震惊。同样改革三十年,中国洋务运动最终破产,日本明治维新宣告成功,中国的士大夫阶层倍感失落,改革声浪此起彼伏。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主的戊戌六君子决定效法日本,变法图强。
但是他们的改革过于激进甚至有点不可思议。
他们要求废除八股取士的传统,结果大量赶考的举人滞留进城,无所事事。
光绪跟六君子一合计:干脆让他们去日本吧。
洋务名臣张之洞也信誓旦旦曰:留学日本,同文同种同省,有何不可?
刚刚战胜中国的日本也羞答答的抛来橄榄枝,热情表示欢迎中国留学生。
于是,十九世纪中国的那批精英几乎一窝蜂的涌向日本,差点人满为患。
但是历史的发展显然超出政府预料,留学日本的那批学生,在一个姓孙的广东人的带领下,组织各种反清团体,比如兴中会,强学会。。。
他们不仅调转枪口,公然反对清政府的统治,而且他们学会了日本武士阶层暗杀的传统,回国潜伏,暗杀大清国顾命大臣。其中最有名的一个,他叫汪兆铭,哦,他还有一个名字,叫汪精卫。
当然也有一批心态平和,学习现代科技的,其中有一个留学仙台,回来回国发展,有感世风日下,弃医从文,他叫周树人,哦,他还有一个名字,他叫鲁迅。
还有第一军事家蒋百里,鉴湖女侠秋瑾,都是这批精英里面的精英。
他们最终颠覆了清王朝的统治,武昌首义,帝国终结,统治者长叹:为啥我的臣民都来反对我,我打累了。。。
这一切的一切,始作俑者,竟是戊戌六君子。
写到这儿,好像有点写不下去了。
不知道我写的啥,只能说我写的是那个时代一群有理想但不切实际的人们。
他们难违历史洪流,是非功过,任后人评说。
毕竟120年前的那个戊戌年,上述六位,已经喋血菜市口了,留给我们的,只是史书上那浓墨重彩的一笔。——纪念戊戌变法一百二十年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