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猴子的修炼
——《西游记》读后感
假期里,我认真读完了厚厚的两本《西游记》,感触颇多。今天,我想谈谈对书中孙悟空的看法。
盘古开辟,东胜神洲傲来国有一座名山唤作花果山。那座山山顶上有一座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后称美猴王。忽一日,遇祖师,赐名孙悟空。
起初,孙悟空曾两次大闹天宫,显得任性自由、桀骜不驯,但后来居然又心甘情愿地护送着窝窝囊囊的唐僧踏上了取经之路,并且还成了取经集团中的核心人物。那么,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猴子呢?
这是一个率性而为的猴子。
具体表现为两次大闹天宫。孙悟空去东海龙宫抢了金箍棒,又去地府强销生死薄。龙王、阎君去天庭告状,玉帝把孙悟空召入天庭,授他作弼马温。孙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
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但是没有成功,便让他去管理蟠桃园。没曾想,孙悟空又偷吃蟠桃,毁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在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后悟空被擒。
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丹炉锻炼四十九天依然无事,还在天宫大打出手。玉帝降旨请来如来佛祖,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这是一个执迷不悟的猴子。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白骨精三易其身,但都被孙悟空识破。
第一次,白骨精化身为柔弱却又娇媚的村姑,可孙悟空“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结果师父听信八戒撺唆,“手中捻诀,口里念咒”,甚至“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取将经来何用?你回去罢!”。
第二次白骨精化身为年满八旬的老妇,哭哭啼啼的,但孙悟空“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这次师父“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害得悟空“再不敢了。再不敢了。”
第三次,白骨精化作一个老公公,原以为前两次受了师父的责骂之后,孙悟空这次应该顿悟了吧。于是这次把棍藏在身边,先是询问一番,期间欲打又止,好像有所收敛了,却又暗自纠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还打的是!”
于是,找来土地、本处山神作证,终究还是轮棍打妖。最终惹得唐僧暴怒,念咒、责骂、驱逐,甚至发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一路立下汗马功劳,时时担心师父的猴子,因为自己的执迷不悟落得如此下场!
这是一个目标笃定的猴子。
如五十九到六十一回中三借芭蕉扇。唐僧师徒路阻八百里火焰山,孙悟空找铁扇公主借芭蕉扇。
第一次不小心借到一把假扇,差点把自己烧成“烤猴”。
第二次,孙悟空变作牛魔王,好不容易将芭蕉扇骗到手,却被真牛魔王又给骗回去。
第三次最终在各路天兵、神将、阴兵的协助下收服牛魔王,逼迫铁扇公主献出芭蕉扇。
这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这猴子无数次地除恶斗妖被感谢,以及他作为徒弟的信念不变,都体现了他目标笃定这一特点。
这是一个灵活善变的猴子。
提到孙悟空,无人不知他有七十二变的本领。他审时度势,变妖怪,变和尚,变美女,变猴子,变小动物等等,不仅起到了迷惑对方的作用,也因金蝉脱壳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这些变化当中,小说中提到次数比较多的还数变成小动物钻进妖怪肚子里这一本领。
如,第十七回,钻进黑熊怪的肚子里;第五十九回,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第六十五到六十六回,钻到黄眉妖王的肚子里;第六十七回,钻到蟒蛇精的肚子里;第七十五回,钻到青狮怪的肚子里;第八十二到八十三回,钻到耗子精的肚子里。虽然这并不是什么光彩的办法,但钻到肚子里的这一办法是最让妖怪没办法也最灵验的了。
这是一个示弱求进的猴子。
诚然,这猴子常常自诩本领大得很,但是,在自己无法解决的时候,他也知道去什么地方求哪路神仙(最恼人的是被妖怪变成己身,真假悟空难辨),而且他会改变自己的性情,口气变得谦恭一些。适时懂得进退也是需要我们教育者学习的地方。
这是一个广善布施的猴子。
他乐意把武艺传给他人。第八十八回《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中,那三个小王子对唐僧的徒弟顶礼膜拜,想拜师学艺,“原使棍的就学棍,惯使靶的就学靶,爱用杖的就学杖。”怎奈兵器太重,恐学之不得。
于是孙悟空将仙气吹入三人腹中,把元神收归本舍,传与口诀,各授得万千之膂力,运添了火候,却像个脱胎换骨之法。”继而在王子铸造兵器后以教之。
直到“那三个王子尽皆操演精熟,其馀攻退之方,紧慢之法,各有七十二般解数,无不知之。”
这是一个幽默风趣、忠心护主的猴子。
在整个护师求佛的过程中,孙悟空由原来的自高自大,率性而为,到后来一路上的风趣幽默,时不时地跟八戒调侃,甚至不失猴子本性地小小地捉弄八戒一下,最难得的,是他不畏强暴,敢于与恶势力斗争,从而坚持到底护送师父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自己也获得了斗战胜佛的美名。
众观整个故事,在孙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是正义的化身。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也要时刻坚守自己的岗位,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合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