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h Godin写了一本《低谷》的书,这本书讲述的内容是整个人生中的低谷,包括人生、创业、学习等等,所有的低谷都包含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刚开始接触一个新东西时,会出现回报率很大、一付出就有收获;
第二阶段:不知不觉进入一种状态:进展不如意了——不如以前刚开始的时候,对自己的状态和进度不满意:付出和回报率降低了,比如学习同样付出一些时间感觉一天下来没学到什么东西——这是低谷典型的表现
第三阶段:最后一个是理想阶段,有些人想办法找出了问题的结症、真相所在,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甚至是指数增长;
99%的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低谷状态,最关键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让我们陷入了低谷?
第一个科学机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如果学完一个东西,立即去测试,掌握的是100%,记忆深度是100%,可是实际上20分钟之后就剩下58%,1小时之后剩44%,8-9小时之后剩35%,1天之后剩33%,2天之后剩27%了,6天之后还剩于25%,一个月后到21%;
这种经历是太多了,比如背单词,每次都背从头开始背单词表,背得最熟悉的就是第一个单词,背到后面忘记前面,最后还是放弃了;直接的原因就是想学的东西太多了,总想多学一些,总想往前赶进度、总想总想飞,结果总是跳的越高摔得越重;当时没有质问自己为什么对第一个单词如此熟悉,那是因为重复的遍数多;
我们初学一个东西20分钟之后就只剩58%了,意味着接近一半的东西没了,想要学好记住那是不可能的,那已经是妄想了,所以20分钟之内你就必须要复习了,当我们知道这个数据之后,就能说20分钟之内还要想:我是应该15分钟还是10分钟去复习?而是你回忆起来感到模糊了,就要赶紧复习,模糊就意味着这些东西快丢了!那么最终推到出来的方法是——只有高频回顾,才能急速推进!
这让我想起费曼跟他妹妹琼所说的那句话:
你从头读,尽量往下读直到你一窍不通时,再从头开始,这样坚持往下读知道你完全读不懂为止。——理查德 费曼
哪儿卡住就重头来,她回顾了多少次,这是秘诀,只要高频回顾就能急速推进,反过来,想要急速推进,就一定要高频回顾,这是《低谷》背后的记忆机制,这还是心理学方面的机制。
第二个科学机制:神经心理学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涉及到神经科学背后的机制就更残酷,
神经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已经告诉我们:凡是想要学习任何知识,就一定会参与相关的神经结构上面的变化,包括建立了新的神经回路的链接,包括神经元的轴突树突长出了新的分支,甚至出租车司机大脑里对应的这个城市的这个地图的脑区面积都比平常人大,所以:学习对应着神经生理结构的改变,学习、记忆本身就是长肌肉,但是这个肌肉是指神经系统,
学习不是说掌握抽象的知识、或者形象的图画,它对应着生理结构的改变,那么学习就是改变生命,改造生命。它那么难,对于很多人来说的话,学习这件事把他卡住了,原因就在于学习、记忆的本质上是在改造生命、改造我们的生命;
第三个科学机制:刻意练习
就是有些为什么有些人永远处在学习痛苦中,经常调到学习的大坑里面去?刻意练习这个理论,刻意练习是讲世界各个领域顶级专家,他们怎么练就的,这样 的一套理论,其中有个关键的模型——学习的心理模型,我们学习任何东西都可能处于三种心理状态,
第一种状态:舒适区(Comfort zone)【技能熟练掌握】——现在如果让我们去做加减乘除这类算术题目,你会认为很简单,没有构成任何挑战,这就是你的学习处于舒适区当中,
第二中 状态:学习区(Learning zone)【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区 难度增加了,你去努力的话还能掌握
第三种状态:恐慌区(Panic zone)【暂时无法学习新知识、技能】——学的东西挑战性太大了,你都不敢去面对它,不敢面对学习的内容
通常出现的学习焦虑是一种迷茫、无助的状态,比如:就像掌握算数的加减乘除法,就是算术的1+1=2这种内容的知识,你就要想去弄明白量子力学的薛定谔方程,你就要搞懂它,就会陷入一次次绝望;最终只能一次次绝望、一次次失望,因为只中间差的知识太多了(可以用一条鸿沟打个比方都不为过),还差数学物理方程、再往前还差微分方程、还差高等数学、还差线性代数,还差很多很多东西,所有没办法搞懂,这是不可能的,这个焦虑都是从这儿来的;
而高效能的学习正好相反,就是逐渐去拉伸这个舒适区,在舒适区和学习区交接的那个地方投入大量的时间80-90%的时间;
先完成,在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