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很敬佩那些能把一件事坚持很久,然后做到极致的人。这其中如果不是兴趣,就是因为热爱。所谓的习惯养成,除了自律,更多的是源于真正的热爱才能内化为习惯。
今天在简书上看到一位坚持做早餐,从“厨房渣”蜕变成“早餐女神”的作者。坚持做早餐200天,并且尽可能的做到花样早餐。不去讨论这其中的时间成本和价值,每一件事总有它的意义,生活中总是不乏这样的人,他们的行为中透露着对生活的热情。或许一顿早餐代表不了什么,但是每天坚持认真做早餐,这就是生活的态度了。
有感于“早餐女神”对生活的态度,我们总是需要一项爱好来为这似水的流年增添一些色彩。
这两天在读白岩松的一本书《白说》,这本书收录的都是他在各地的演讲,还有一些材料的整合。白岩松说他们上学那会儿,大家之间没有那么多的区别,因为每个人的衣服都是一样的,无所谓什么牌子,吃的、穿的、用的,外在对比反差不是很明显,那能对比什么呢?就比谁读的书多。今天,人与人之间可比的太多了,读书,似乎被忙碌的人群遗忘了。根据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报告: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这里面可能存在两个极端,喜欢阅读的人,一年的读书量很大可能超过平均数,不喜欢读书的甚至一本也没有读。所以这个平均数,无意中让很多没有阅读习惯的人也成为了“读书人”。
对比过去和现在,生活的色彩似乎丰富了很多,但是灵魂却变得千篇一律了。
白岩松在2011年中的一篇演讲中说,2011年的一百年前是一个伟大的年份,是中国历史开始转折的年份,一代又一代的人为着全民族的梦想,只能放弃个人的梦想,甚至在那样一个时代,生存尚且艰难,又如何谈个人梦想呢?到了今天,在一个安全、和平的时代,多少人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又有多少人从不谈梦想。或者说无数的人有着共同的梦想,这个梦想是什么呢?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写的一篇文章《解忧杂货店——何以解忧?》,我把它转发到朋友圈,留言最多的是“何以解忧——唯有暴富啊”,末了,还不忘记配一个幸福大笑的表情。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他们脑袋里想象自己暴富之后的场面。因为这也是我很多次想象过的场面。
我不否认对财富的追求,只是太多人把它当成梦想了,梦想该是什么呢?这让我想到另一个词——“信仰”。我愿意把对生活的热爱当成信仰。
站在十字路口,观察行人。很多人闯红灯着急忙慌的跑到马路对面。关键是闯过无数危险跑到对面之后发现并没有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只是为了要到马路对面去。或者即便有重要的事情,又有什么能比生命更重要呢?
生命的色彩来自哪里呢?来自浮躁背后的沉静,来自有所畏惧的信仰,来自赋予生命每一天的意义。
——读《白说》的一点感触
——对生活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