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儿童成长的新方法——《依恋三部曲.第一卷依恋》有感

Blue编辑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为一个社会的独立人之前,按照传统的分娩方式都经历了从母体中怀胎十月,然后呱呱坠地,从婴儿开始慢慢成长,经过童年,少年,青年乃至最后成年。在这个阶段中,什么阶段对于我们的心理性格等影响最大,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弗洛伊德的相关学说,弗洛伊德作为西方精神学科的开山鼻祖,其代表作《梦的解析》可以说已经是成为了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每一位心理学的研究学者基本上对其著作都有很深的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和发展。

        由兴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发行,英国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所著,汪智艳/王婷婷翻译的《依恋三部曲•第一卷依恋》一书所提出的相关观点也是这样得出的。本书所阐述的依恋理论其实是作者对于儿童与父母(尤其是母亲)相处中的模式进行长期研究得来的。我们可以看到书中的编排方式是通过五大部分十九个章节来进行阐述的,其实也就是作者的论文,书末附上了作者所参考的相关文献,可以说专业性和可靠性都有很大的保障。

        可能很多读者已经适应了阅读一般畅销心理学书籍的套路,一般的畅销书尽量使用非常浅显易懂的文字将心理学相关的结论通过列举相关的事例得出,而对于相关的研究方法却没有详细的叙述。而在本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一开始就特意用了两个章节来阐述自己的新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在第一章中我们可以得知作者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是有很大区别的,弗洛伊德对事件和过程的推论都来源于已经过去的一段生活史。而作者研究的方法恰恰与之相反,作者的研究目标在于描述儿童早期经常出现的某些反应模式,并追踪其在后来发展出的人格功能中是否存在类似的反应模式。

        作者的研究方法所具有的一些有别于传统精神分析方法的特点,在书中也有明确的解释。当然这种解释的合理性究竟如何验证,如何取得读者和相关专家的认可,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作者在这里将其研究方法运用到了弗洛伊德的一些研究结果上。即通过作者自己新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在弗洛伊德学说里关于致病因素的一般性观点和作者研究中所选择的特定因素的观点一起来进行对比研究。

        例如弗洛伊德关于创伤的定义(因果条件和心理结果两个角度的分析),作者就在此基础上对神经症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这个探讨的过程中作者力图在每一点上都和弗洛伊德的研究进行对比。虽然方法不一样,但是最后得到的结果却是一样的,从而从侧面印证了该研究方法的可靠性。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更进一步的研究(关于本能行为的新理论),在提出这些系统的新理论中,作者还将其与传统的就本能行为的理论做了对比。而这一切都是后面提出其依恋理论的基础。在后面的关于依恋理论的介绍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并不是一来就直接从我们人类的婴幼儿时期与母亲的关系开始讲起,而是从动物界中与人类基因相差无几的狒狒,大猩猩等开始研究。这样一步步引出具有较强说服力的依恋理论。

5",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语言与精神分析 四川大学哲学系 霍大同 第一讲 1999年3月1日 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题目,我准备讲的课的题目是“...
    团的花园阅读 5,545评论 0 19
  • 全书企图阐释快乐原则与普遍的不快乐之间的矛盾的原因。既然我们默认快乐原则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本原则,但若果真如此,遵...
    暖阳_1332阅读 9,385评论 0 14
  • 正确写法应该是: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生平 作为一个治疗精神疾病的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了一个涉及人类心理结构和功能的学说...
    昭的私房家伙阅读 562评论 0 0
  • 那些想获得精神分析知识的人们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尤其是缺乏一本适用的教科书可用以开始他们的研究。这些人从前可在三类课...
    暖阳_1332阅读 1,155评论 0 1
  • 顾今阅读 199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