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宿舍的车上,听到广播在放周杰伦的夜曲。在前奏响起时,总是可以听到一些古典的感觉,这时不禁又觉得,钢琴是一切音乐的基础。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会弹琴,总是格外好的!
就这样,因为这首夜曲,让我回想起最具代表的大师,肖邦。如果每一个人都有一首成名作,或者代表风格的话,肖邦的夜曲无疑是他的的“招牌”,没有之一。
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肖邦。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1849年),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我想尝试着去写一下,这位我从未接触过的作曲家肖邦和“我与他的故事”。
第一次听肖邦的作品,我正在上小学。当时网络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可能我仅仅只听说过莫扎特贝多芬,甚至连德彪西拉赫是谁都不知道。当时对音乐的了解,可真是匮乏。记得最清楚的是,上小学的那几年MP3很流行,我拥有好几个!家里有电脑,但是没有网,没法下载歌曲。后来还是哥哥给我下载的音乐,几乎一个文件夹里全是肖邦夜曲,也就那一次,我了解到了肖邦的音乐!
第一次听他的夜曲时,觉得很安静,很悠扬。但是从内心感受和体验的角度来说,不是很喜欢。就这样,肖邦深深的被我否了!想想当时的内心活动还真是“独特”
后来,接触到了肖邦的钢琴作品,他的革命练习曲、蝴蝶……可以说他所创作的练习曲没有一个不是我不爱听的。有幸在前不久接触到肖邦的谐谑曲,这是首大作品,老师布置给我说让我先弹着,就这样,至今也就在没弹了……
但是他的作品真的很好听。现在再接触到肖邦的夜曲时,才发现是那么的迷人。想一想也是很神奇,好多作曲家的作品,总是第一次听着不会那么喜欢,当慢慢有了了解后,便越发的喜欢!就像德彪西,拉赫的作品。
让我想到了一句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好的作品也正如此。
而肖邦的夜曲,被拓印上了肖邦独特风格的烙印。那是肖邦自己创新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
例如, 《升C小调夜曲》,为三段体,第一段以柔声奏出暗淡的旋律,经种种转调后,情绪越来越不安;中段速度转快,出现悲痛的第二主题,它化解为明朗后再复归第一主题。
或许你听了这首作品,也许会和我发出同样的疑问,肖邦,你的夜曲是在为谁谱写着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