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我看到有些人提问:“在大二的时候,我想写论文,应该做什么准备?”、“想考研究生,需要发表论文,我应该怎么办?”等等。
作为一名本科生,想开展科研、撰写论文,值得鼓励。但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投机取巧,要认真规划、步步为营。
一是,要夯实研究基础。
所谓研究基础,就是个人开展研究所必需的知识和方法。
首先,所储备知识要具有支撑性、前沿性、周密性。
支撑性,就是知识能够支撑研究问题。如,你要想研究法律问题,应该对法学知识有所了解,掌握数学知识是没有用的。
前沿性,并不是说要对学术前沿有所了解(了解学术前沿,依靠阅读参考文献),而是说知识要是新的、而非旧的。如果要研究高能物理课题,但你却只掌握了牛顿力学知识,肯定不行。
现在很多科研课题涉及到多方面知识,研究这些课题,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但是如果掌握得知识不够全面、周密,那么决定木桶盛水量的是最短木板的原理。所以,研究者储备的知识要全面。
其次,研究者要掌握研究方法。
知识是人们用方法研究问题的结果。撰写论文就是批判旧知识、发现旧知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生产新知识。研究者只有掌握方法,才能对现有研究进行批判,进行创新。
综合知识和方法储备的要求,我觉得大一、大二的学生最好不要打算撰写论文,而要认真学习专业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为撰写论文做好好准备。
二是,要准备好研究条件。
研究条件是指保证研究完成的客观条件。
这些研究条件包括:如果开展数据实证研究,是否有数据供分析用?如果开展实验研究,是否有实验器材?等等。
有些研究条件也正好是创新点所在。如,你开展历史研究,正好你家族内有一份内容细致的家谱,不仅给研究的可行性提供了保障,也给研究的创新提供了保障。
在所有研究条件中,最重要研究条件就是指导教师。一个好的老师的指导,可以保障研究高质量的完成。
正如前面所建议的那样,本科生可以去选择本专业的年轻的教师进行指导,他们有着较强的科研活力,同时缺少人手。你和他之间有合作的动力。
做好准备工作之后,就是要选题、文献调研、开展研究、撰写论文等工作了。在此不赘述了。
在选题问题上,可以参考本人此前的文章《科研想法是如何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