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炽子是撒拉族诗群重要代表诗人之一。其写作以组诗,长诗见长,但短诗也有其亮光之处,大气磅礴,共同构成了诗人一座座诗学高峰,就像下边这首诗,《你们复活,从自身小小的尾骨 》。首先看题目,你们在这里指代什么?诗人并没有说明,然后你们和尾骨是递进的关系也没有说明什么,诗人只是在词语内部制造一种紧张的关系继而给读者留下许多悬念,接着我们看诗的第一节:到底来自何处,这被时间裹挟的生命/这黑蚁的大军,如此浩荡/在黑白闪电的鞭笞下/向着墓光行进,又在墓光的烟雾中消隐。这一节依然如此,诗人并没有直接切入主体,而是一步步的刻画一个玄冥的空间,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诗人写作的一些端倪。①利用意象的破撞,撞击出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深化主体,这在他的长组诗上皆有表现,甚至成型了他的一种写作范式。②这一节虽然总体上较为幽暗,但恰恰表现出了诗人写作的澄明之境,已深入本质。现在我们来看诗的字面意思,到底来自何处?原来诗人暗示了那么多只是在揭示这支黑蚁大军的来处。但这支黑蚁大军又指代什么?迁徙的族群么?为什么迁徙?诗中诗人以黑白来暗示了,但到这里就完了么?没有。诗人以墓光地来表面了一种宿命,但又用‘光’给了圣洁,沐浴之感,有了希望。接着我们继续读第二节:“死亡,不是终结”。所有的枯骨/终将/在三声号角中,自墓穴复活/自珍藏火焰的尾骨中复活。“在最后的广场/你们将弃下自己,弃下骨骼和属世的苦难/只剩两肩的文本,和舌尖上的证词。”。到了这里这首诗更加的明晰了,原来不是迁徙的部落而是诗人是在讴歌部族出征的勇士。在这里诗人展示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犹如一首英雄史诗。接着第三,四,五节诗人直接介入,以诗人的身份思考着人的善于恶,美与丑等从而达到了一种内省的功能。最后一节发出了对于和平的企盼与愿望,勇士虽死犹荣,是另一种复活,结尾又呼应题目。这是整首诗的一个脉络和大概意思,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诗人写作的几点诗学向度和特征。①意象的密集使用。在写作中意象如果使用不好反而会使诗歌写作陷入一种观光,腐尸,索然无味的尬旮境地,但诗人却把握的很好,密集的意象并没有呈现臃肿之感反而错落有致的布置使意象相互冲击在主体中得到很好的释放。二、写作的生成。对于诗人写作的生成我想主要为以下几点。②,传统文化。这部分大多表现在神性写作上,要注意的是诗人的神性写作并非那种远不可及神秘莫测的高蹈写作,而是一种注入血液鲜活的在场写作,在祖先,自己生活的这片场域,而这点也形成了诗人写作的一个生发源,不管是他的长诗写作或者组短诗上都成了他写作的生成方式。神性写作这样说起来比较的玄,何为神性写作?和其它的神性写作有何区别?以笔者来看最为显著的一个是:根性。根性能打通古今在诗歌写作中内化成一种精神气质,对于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这一过程是诗人在场的,也就是说这种神性是可触摸的。③、地域。地域在诗人的写作中尤为突出,但要阐明的是这种地域并非地理概念的描摹而是一种诗人精神质地的反应。诗人生活在西北这片土地上,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也和诗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这片土地也就成了诗人诗写来源的主要之一。④、哲学与宗教。哲学与宗教在诗人的诗歌写作上也是比较的明显,而在这一形态之中,诗人很好的保留了诗意,形成了一种大宇宙观,写作的大磁场,共振共鸣。
20220716
文本细读:《你们复活,从自身小小的尾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约作于2010年 《山中访友》曾选作初一语文教材,最近发现它又移作六年级语文教材。想必是人教版的某位编者对它情有所...
- 这篇文论中不辩证诗歌能不能进行写实性创作,乃至在写实性必回归口语性,越来越多的现代诗人已经在这样写作,这是新诗乃至...
- 《红烛》诞生于1923年,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全诗9节,分别围绕“红”“光”“烧”“泪”“流”“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