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说散就散,都各奔东西了,总想找到个伴出去闯,但最后还是离不开家。
有的留在了小城市,继续谋划工作、谋划创业;有的“冒死”去了“北上广”,谋划所有“可能性”未来。直到一年后再聊起来,才发现不同选择间的差异。
“想留这城市,还有出去走走?”
“北上广”从来都是新闻报道、电视剧出现最为频繁的地方。大多都是描述生活艰苦,竞争激烈,充满了无限的机遇,却没有给人喘息的余地,就如同一场赌博。
这么看来,似乎留在小城,安居乐业奔小康,更显得理性明智。
社会学提及过一个“阶层固化”的概念,简单理解,就是精英的孩子是精英,穷人的孩子是穷人。“官二代”、“贫二代”和“蚁族”都是阶层固化的产物。
美国经济史学家克拉克,对于阶层固化的研究中提到,一个家族,在精神上的传承,对人能产生更持续、更深远的影响,从而从内部塑造一个人。
就如,爷爷做过什么、父亲做过什么、外婆有怎样的经历、母亲在成长中遭遇了什么、如何应对——这些故事塑造了“我”,影响了我的决策、行动和情感中包含的精神、价值和信念。
一般人认为为,穷不过三代。
但可惜,如果没能冲破阶层固化的定律,持续影响10代人也是可以的。因此,如果我们不选择迈出关键的一步,我们的孩子们很有可能只能继续搬砖。
“出去走走,我们怕的是什么?”
试着换位思考吧,对于一个陌生的大城市,我们会产生怎么的恐惧和幻想?
1、房租贵,空间只能容下一张床。
2、月薪一万,省吃俭喝后,只剩2K。
3、牛人太多,去到那里只能成为渣渣。
……
这些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但在我们脑海里都存在一定的“误区”,因为认知缺失。我想,在那些大城市里拼命的毕业生,应该更能表述在那些城市里的苦吧!因此,我想借助他们的口述,来还原一下事实真相。
---在北京的朋友:
运营主管,专科,月薪15K,学习能力较好,两年工作经验
“非中心,3000一个单间,5环外,大概2500一个单间。”
“以单间月租3K来算,1万的工资,减去普通程度的吃住大概能剩4.5K,减去一些其他费用,剩下3k左右。”
---在上海的朋友:
运营专员,本科,月薪10K,工作了两年的新人,
“上海这边呢,块状式的局部 (除了市中心 陆家嘴那一块) 基本上张江高科技园区这块靠近地铁口的单间也差不多3K。。。。”
“算是便宜了,可能还会比北京贵一些。”
“你看到这陆家嘴的价格是低的,网上的价格都是报得低,不然怎么吸引人?”
"在陆家嘴上班基本都住得离公司都会远一点,因为地铁都很方便,一般会选择2K-2.5K左右的房租。
“2号线连接浦东浦西贯穿市中心,坐地铁大概一个小时,所以,房租就降了很多。"
“吃喝这块其实可以自己选择吧,单身狗的话日常都是外卖,一餐最低30。两个人一般的餐厅消费200,一个月伙食费不下3K。税后1W工资,减去住的3K,吃喝的3K,还有一些零碎的费用,差不多剩2K吧!”
---在深圳的朋友:
新媒体营销主管,211院校,14K,两年工作经验
“南山地铁一个合租单间就2500了,城中村1000多就可以了啊,交通费算1K好吧。吃的话,算上有时候聚会,平均下来3K要的。 ”
“税后10K,每个月应该可以剩3.5K左右。郊区一些的地方,就如在龙岗,住房、吃饭都南山福田便宜一半,所以很多人往郊外住,消费水平就相当于就二线城市的中心吧。税后10K,存5K,应该还好。”
总结一下,生活压力基本上可以按,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这么排序。
但有的人会问,别人能拿到的工资都是10K以上,并不是人人都能办到的工资低一些一样子,生存不了。
那么在大城市拿到10K以上工资,是一件难事吗?
“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去大城市”
这里需要提起一步BBC的纪录片——《56UP》
1964年,格拉那达电视公司拍摄了一群七岁的英国小孩,并且打算每隔七年拍摄一次,每次拍摄持续七天,从7up,14up...最终以56up作为结尾。
14个孩子中,有13个孩子都固化在自己所在的阶层。中产阶级出身的孩子长大后仍然过着较为富裕的生活,而出身较差的孩子最终也止于平庸,艰难度日。
但其中有一只漏网之鱼,他就是Nick。
Nick出身农民阶层,但他21岁考上牛津,28岁移民美国,在威斯康辛大学做教授。
当同龄的孩子还在想着当训马师的事情,Nick就有了一个目标——长大以后能研究月亮。因为这个目标,对数理化产生兴趣。接而让他萌发了上牛津,上剑桥,去最顶级学府的想法。
一个个都是不小的野心呀!
但说实在,大多数害怕着到大城市里打拼,往往正是匮乏这种野心。
Nick做出与同阶层孩子不同的选择,或者说一个不一样的野心。因为这股野心,他需要在不同的道路上,错综复杂的环境里历练,而最后结果或好、或坏,都会是他成为更为优秀的人。
就如同现在我们的城市选择问题上,我们能否迈出那一步,闯进一个新环境来打磨自己。还是留在一个地方,继续从事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或者靠着关系捞个稳定的工作呢?
如果要说,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去大城市?有野心、不要脸、有学习力的人即可。
有野心:
不管你个人的野心有多大,进鹅厂还是去马云爸爸那,只需要确保这个野心能让你为着不断提升自己,它都是一个称职的野心。
不要脸:
说白一点就是自信,害羞、担忧、害怕,都是让你吃不好饭的东西。我们也可以做不到自信,但我们需要的就是面对,从容。
我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但一般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看到外来人,看待小白,当作是耳边风吹吹就好。毕竟,有真才实干的人,一般都不会闲于讨论这些问题。
学习力:
学习力并不与智商绝对挂钩,它更多是的看一个人能否踏踏实实去学习一项技能,还有改变我们的认知。小城市与大城市的人才差异,绝不在智商上,而是在信息量上,比如:
我在写作上比你懂得多一点,我就能比你拿到更高的薪资。
我做过了活动策划,每个环节都有自己可行的见解,我就可以谈薪资。
我是个数学挺好的学生,比一般人都一些,因此我就可以做一般人的老师。
因此,能好好扩充一个人的信息量、提升技能,就需要看我们的学习力。理解学习力,我们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学习的恒心。与坚持不同的是,人能坚持干苦力,却坚持不了学习,区别就在于心态。
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缩小薪资差异的过程。当你,拥有一定的信息量时,你可以藉此产生许多的可能性。这需要你能做到一件事,保有一颗学习的恒心。
综述,其实并不需要多聪明,才能去到大城市里打拼。
就如我刚刚举例的朋友们,说实在,他们并不是什么尖子生呀,都是普普通通的,成绩在学校排在比较中间左右的人罢了。
他们是小城市跑去大城市的,从事的岗位都是近年新兴的,压根是专业不对口。但他们也就这么有野心,不要脸,多学习熬了过来。他们也并不是行业牛人,更多能理解为,他们其实就是因为比我们懂得多一些,做得多一些,仅此而已。
俗语说得好,“吃得土和灰,方为人上人。”趁着年轻,吃几个月苦并不是坏事。简单地坚持两三个月,多学一样技能。就这样,你也能从事更高薪资的工作,偶尔还能接兼职工作,提高收入。
选择了怎样的城市呆下来,大概也会有怎样的我们吧。大城市竞争会激烈,但也因为竞争才能带来公平。
视野不同,格局迥异,才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当然,无论是作出何种选择,都不会是一件坏事。
只是问题在,你需要怎样的未来,怎样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