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备在《茶子木十》中说:“如果有一天,你有你的,你大可以放手,不必拘束。”
正如步履沉重地迈进滁州山林的欧阳修,听到那一声清脆悦耳的鸟鸣,仿佛身心皆释,灵魂也一点一点轻盈起来。于是在被贬官滁州后,他挥毫写下了“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为这命运般的相遇,欧阳修责备自己已经耽搁了太久。此后滁州为官的欧阳修,让百姓和自已一样自在安然、得意尽欢。
人在喧嚣里待得太久,会不自觉地以为一切都是人可以控制的,而忘记了应该去怎样适应自然。这也是一种傲慢。把金丝雀锁进笼子,以为能听到动人的鸣啼,却不知每一丝千回百转都是它痛苦的呻吟。曾读过一篇云南游记,作者说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后,“索性什么都不做,在床上躺着,看窗外的雨”。春雨细密的针脚,为大地织衣,给予人心慰藉。爱一样东西,一个人,并不是把她禁锢在眼前才能证明,这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明白的道理。
曹公曾言:“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不了解自己的人踏破铁鞋寻觅所爱之物,一旦发现,就锁进笼子;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只是远远望着,悄悄爱着,就觉得是无与伦比的美丽了。读顾城《需要一个答案》,他说:“这是最美的太阳/把花印在地上/谁要拾走影子/谁就拾走光芒。”西风吹老了滁州的山山水水,也不知不觉吹老了身在醉翁亭的欧阳修,一棹春风一叶舟,欧阳修也在万顷碧波中得了自由。
欧阳修写鸟儿,其实自己又何尝不是鸟儿。在镶着鎏金的宫殿中,在深不可测的城府中,他渐渐怀疑自己就是可怜的鸟儿,被锁进笼子,就连肺腑之言也被当作带血的啼叫。不好听也惹人厌。走出洛阳城,醉翁在失意途中才恍然悟得终于脱离牢笼、得了自在。走到高山顶上,无缘无故地挥了挥帽子,又走了下来。为的只是内心的得失,灵魂的汲养。
正如苏东坡写下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离开了高堂明镜,得了略带沉重的自由。为触及世界的尽头,奔波过无数路途。去过天涯海角,看过不同生活不同质地的人,才能够潇洒写下那句: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如归,从朝堂归于草野,从大城归于小镇,从尔虞我诈归与宁静淡泊,从奇珍异石归于醅酒红泥小火炉,从高处不胜寒归于平凡琐碎的温暖。不如归,归来是对心的释然,对拨开迷雾的未来的憧憬,对自己本身价值的探索。从今往后,水风吹葛衣,草露湿芒履。目之所及,心之所感。永不泯灭,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