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是一种明知道会影响自己做事的效果或者自身做事的态度,却仍然自愿推迟既定事项的行为,是一种不必要的自愿推迟。科学研究表明,拖延症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我们的健康、、、、、、
看到这本书之前,我并不觉得发生在我身上哪些将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去执行是拖延症的表现,直到读了这边书之后,我才明白,我深深被拖延君打败了!
在书中,我看到了80%的人和我一样,不管什么事情都要拖到晚上才开始,白天毫无灵感;或者信誓旦旦的说“再刷一会朋友圈就剁手”,结果没过一会儿就释放了双手;或者给自己一个暗示:“我就追半个小时的剧,就半个小时”,可是一晃过去好几个半小时了,该追的剧都追的差不多了,才发现工作还没开始,给自己个借口,睡吧,还有明天、、、、、岂不知,我们都与拖延君为伍很多年了,而最终的结果小则是一个警告,大则是错过很多大好机会。
我很羡慕电视剧里的那些精英那种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在任何困难来临时,都临危不惧,处事有条不乱,有头有尾,倘若是男士,真的是被迷倒了,倘若是女士,那真的是要遐想自己是这位女主角,那简直就膜拜的五体投地了,而现在却就是呵呵一笑,想想那就是电视剧而已,剧情需要。殊不知,自己被已经被拖延君掌控,不思进取了。
“如果你已经认识到自己患上了拖延症,说明你尚未病入膏肓,其实,拖延症并不可怕,只要认识到问题的症结,并以积极地心态对待,克服拖延症也不是什么难事。”在读完前言中的这段话后,我才觉得原来自己可以转变过来的,一定可以战胜拖延症的,于是认真去读这本书,用书中的案例和对策来解决自身的问题。
书中第一章讲的主题是“现在的拖延,都是对未来的挥霍”,拖延就拖延,怎么会对未来挥霍呢?带着好奇去读第一章,才发现我们平时总是说时间不够,时间去哪了?原来,总是我们在找借口,推脱明天,找办法自欺欺人,压力大导致焦虑,我们该怎么办?等等各种奇葩的理由,总能让本能在规定时间里完成的任务,非得到最后的通牒时,顶着各种不愉快去做,当然最后的结果也是草草了事,事与愿违。
对于拖延症有三种类型:鼓励型、逃避型、决心型。鼓励型拖延症也叫找刺激型拖延症,这类人就是非得盼着在最后的完成时间内忙碌带来的快感,他们非常享受在这种紧迫感下完成任务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觉得压力就是一种动力。逃避型拖延症是过去一些失败的经历的记忆长期停留在脑海中,从而形成心理畏惧,当他们再次面临类似的问题时,就有一种逃避的欲望。决心型拖延症容易受到外界或者自身因素的影响,他们手头有紧迫的任务,却迟迟不动手,即使制定好了完美的计划,却始终看不到他们的行动。
了解拖延症的三种类型,我觉的我是属于决心型的拖延症,总是有完美的计划,却迟迟不去执行,到最后再完美也不再完美了。在拖延的过程中,所面对的事情、问题、麻烦不会减少、不会消失、反而会更多、更严重,越是拖延,内心就越是焦躁不安,最后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最后竟然祈祷放弃这项工作或者事情。我经常对我的朋友和学生说,因为拖延,没有解决的问题,会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解决起来就越来越难了,而拖延症也使自己的能力不断衰退。可是对于自己的事情呢,不管什么事,总要拖延到最后才开始去做,一点自控力也没有,但凡稍有点麻烦的事情,都坚决持逃避心态,心想着“烫手的山芋接不得”,被动地接受现状,很少主动研究存在的问题,在看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自己太安于现状,这也是生活的可怕之处。
不过还好,我找到了自己的病因,我需要改变现状,学习哈林.史密斯提到的“神奇3小时”,首先获得内心的平静,其次规划一天的工作,再次培养自律,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建立一个正面的“自我概念”,最后调息身心,为改掉拖延症做出高效时间管理做出努力,做一个优秀的时间管理者。
如果生命是一场旅行,那么目标就是指引方向的灯塔。心中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行的方向,就有了行动的力量。习惯拖延的人,缺少的就是一个坚定的目标,所以才会迷迷糊糊,胡乱的拼凑自己的人生。克服拖延顽疾,就要需找到这股神奇的力量,让它指引我们前行,把梦想交给现实,告别一事无成,浑浑噩噩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