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抚养孩子成长,除了提供必备的生活补给外,还离不开心灵的抚摸。特别当孩子踏入学校后,他们接触了更多形形色色的人,遇到了更多形形色色的事情。心理健康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如此,在很多家庭中仍然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因为体制内教育压得家长们无暇顾及孩子除了学习以外的其他感受。
家有小女,已经长得和我一般高,甚至比我还大个儿。三年级她从公立学校转到了私立学校,从某个角度上说,这是一所为中国孩子定制的学校。它扎根中华文化,母语和外语齐步走,因此在义务教育期间,国家课程还是作为基础学科。核心课程是IB课程,六大主题,十大育人目标,一直贯穿在整个学习阶段。它更重于孩子的自主发展,重视孩子的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对问题的思考、分析、解决。因此学习成绩不再是衡量孩子水平的唯一指标。慢慢地,我也调整心态,不再像以前那么急躁地“鸡娃”,追求她可能达不到的分数。周围的父母,有的也给了我很好的启示,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让孩子去拿分数赢得对他的尊重和褒奖。父母儿女,相遇一场,真的就是陪伴和理解,孩子越大,这种体会越是强烈。
虽然,女儿的语文和数学已经远不如公立学校的孩子学得那么扎实了。但是她现在对这个世界有了自己的看法,她热情地感受着这个美丽的地球。试着去理解“海洋、森林、陆地”这些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类和动物的意义。试着去理解人权,何为平等?试着去学会宽容别人,理解别人。看着她日益自信而阳光地成长着,我似乎听到了不一样的拔节的声音。这种声音更有力而清脆!这也让我坚信不疑。
生命本该有不同的颜色,或许我们的平凡才是这个世界的主流色。平凡的活着,心里却时刻有铿锵有力的声音。十二年甚至更长的求学之路,只是孩子生命中的一段过往。成就孩子幸福人生的,应该是她的积极乐观的心态、与人为善的处世方式、懂得合作包容的态度,这些能左右他在职场中的成功指数,更能左右他在婚姻家庭中的幸福指数。其实,我更希望我的孩子,能成为一个健康幸福的人。
初为父母,也是一场求学,不断出错,有时候也像孩子似的“屡教不改”。“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我常想,此刻的我就是在偿还曾经自己欠下的“父母帐”。
五年级的女儿,正走向青春期,为了避免和她“起冲突”,顺利和她一起度过青春期。我适时退位,在和她不可调和的气氛下,主动选择退让。这时的她,就是曾经的自己,不喜欢父母约束自己,不喜欢父母对自己的唠叨……讲到青春期,我们都免不了担心因为早恋受到影响或者伤害,也害怕听到新闻中那些受到性侵的报道。我们父母能做的,就是提前给孩子备好“礼物”——性教育。不管能做多少,做到什么程度,对他(她)是否有用。我觉得,必须要适时跟进,无论是对女儿,还是对儿子,都是太重要了。
记得女儿在读幼儿园托班前,我给她买了蒲蒲兰的绘本《小鸡鸡的故事》和《乳房的故事》。读托班前,她就很清楚地知道哪些部位是隐私,除了妈妈和奶奶,谁都不能看,不能摸。读幼儿园后,爷爷和爸爸也适时地回避女儿洗澡,让女儿懂得异性要在我们裸露的情况下是需要回避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适时地给她讲些生理方面的变化。慢慢地,我发现,由于女儿平时喜欢看自然科学的视频,她也会刷到相关的视频。四年级时,她偶然问起我,但我不知道该怎么给她讲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她一本正经地告诉我,是爸爸妈妈的亲密接触。其实她不知道这个“亲密接触”的行为,对她而言那个词只是一个概念,是她在看“人类的诞生”这类纪录片中了解到的。就像胡萍老师说的,性教育应该是适时的,自然而然的发生,不要过早地给孩子讲授她不能理解的知识。因此,我们不要回避,也不用刻意提前告知。
步入五年级的她,会时不时和我讲谁谁谁喜欢谁。“五一”放假前,我带了一本《成长与性》的教本给她看。告诉她,有些内容看不懂,可以暂时放着,以后你自然而然会理解,我们再交流。女儿看到了青春期早恋这一章,她主动地和我谈起,如果谁喜欢她,她肯定不会嘲笑人家,也不会嘲笑同学之间写情书的事情。我问她,你遇到了怎么处理?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她教科书式地告诉我,她会肯定人家身上有优点,自己很欣赏他,但是表明现在不会喜欢他,做朋友互相帮助更好。这样的处理方式确实很棒。
今天我值班,女儿跟着我,在来的路上,她和我说起了“大姨妈”(例假)的事情。之前她说过,学校里已经组织五年级的同学上了一趟性教育课,就是讲解青春期生理卫生的心理课。有的男同学会嘲笑班上已经来例假的女生“太恶心”。我想,是否她也会担心自己以后来例假,遭到嘲笑呢?虽然她没说,但是我告诉她,妈妈会提前在你书包里装好卫生用品,如果在学校里发现自己变成大人了,有不舒服的情况,可以向与你最亲近的一位女老师寻求帮助。如果好朋友遇到这个事情了,就把妈妈告诉你的这些,告诉好朋友,同时祝贺她成为大人了。这个事情,是值得庆祝的,根本不用管那些男孩子的嘲笑。女儿听后,很平静,希望她在有朝一日,成为大人的那刻,记得妈妈给她说过的这些。
龙应台在《目送》中的名句: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和女儿的缘分,也是在一次次的目送中渐行渐远:拉着她的小手,送她进幼儿园的托班;看着她背着书包,自己走进小学的大门;看着她和好朋友,一起离家参加夏令营;看着她没有我的“跟踪”,独自和小闺蜜逛街的喜悦……
渐渐地,我从心里接纳她的行为,接纳她的优秀和不优秀,悦纳她所有的改变。希望自己的改变,是送给她最好的成长礼。我的小闺蜜,喜迎你的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