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对生命用减法,对生命所创制造的却用加法。
———冯骥才
自从我们学写作文时,最早写的是叙事文,写日记(仅限于三年级至六年级的日记)时也用这种文体的变形物—“流水账”。
这种文体进一步是叙事散文,看似是在讲“一件事”,但散文立意乃“形散神聚”,引出多件事,从而进一步提升文章的内涵。冯骥才写的文章多是这样的散文,从小学看的《珍珠鸟》到高中的《俗世奇人》,一步步地发现他的“故乡”。
冯骥才作为一名作家,散文家。与小说家相比,文字多简洁,有张力,从对事对人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文化底蕴,以情动人,触动人内心,找寻到故乡的“根”。多用第一人称,进入角色之迅速,在记忆中搜寻可写的趣事。在文章最后咏叹,更利于抓住读者。而小说家多用第三人称,几个人物一起突出矛盾,笔墨多用于描写人内心,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
每个人内心的故乡都难以被毁灭,惊叹于作者小时候趣事多如牛毛,值得写的很多。而作者多注意观察,将其童年表现出来。本书各部分以其中的文章题目为划分点,有夸赞作者之处。也从另一方面讲,作者以文章题目触碰人内心,发人深省。
灵魂的巢是何处?又该如何搜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