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詹惠元
佛教有言:观自在菩萨。通俗来讲,观自在就是内观才能自在。什么是观自在呢?我们看一个故事:
齐桓公有一次打猎,跑进一处陌生的山谷,看见山谷中间有几间小屋,里头住着个白胡子的老头儿。老头儿看见国君来了,忙起身来迎接。齐桓公就问:“你这里叫作什么地方呀?”老头儿说:“叫作愚公谷。”齐桓公不解地问:“为何叫这个名字?”老头儿答道:“因为大家叫我愚公,我住在这里,这里就是愚公谷啦。”
齐桓公笑着说:“我看你言谈举止还都体面,不像个愚人呀,为何叫愚公?”
老头儿说:“这里头倒也有个原因。我从前养了一头母牛,生了一头小牛儿。我把小牛儿卖掉,买了一匹小马驹儿。有一天来了个聪明的富贵人家子弟,对我说:‘牛是不能生出马驹来的呀!’我觉得他讲得有道理,就任凭他把我的马驹儿牵走了。邻居们知道了这件事,都说我傻,我就成了愚公啦!”
齐桓公哈哈大笑,说:“你果然是个愚公,你怎么能把马驹儿给他呢?哈哈哈哈……”
齐桓公回去以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管仲。管仲听了,神情竟然凝重起来,忧心忡忡地对齐桓公说:“那个愚公并不傻,真正傻的恐怕是我啊。如果齐国有尧舜那样的君主,有皋陶那样的法官,官二代,富二代还敢横行霸道,巧取豪夺吗?自己的财产光天化日之下被抢走,这种事就连傻子都不会允许的,那位愚公之所以忍气吞声,难道不是因为看到咱们齐国吏治腐败,没有讲理的地方吗?如今虽是他自称愚公,我却觉得巴掌打在我的脸上!请您允许我从现在开始,重新整顿齐国的吏治吧。“齐桓公红着脸说:“您说得对,我才是齐国最大的大傻瓜。”
这个故事流传甚广,值得人们深思。管仲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显示出“观自在”的重要。管仲自认为,身为宰相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是他的责任。这就是管仲对于自我的内观和认知。其实没有谁怪责他,齐桓公也不责怪。而齐桓公听到管促的自我认知,马上认为,作为一国之主,他才是更需要内观之人。所以,一个人内在世界的建设,对于一个人整个生命非常重要。齐桓公能说出这番话,显示出来极其崇高的责任感。这就是观自在的最高智慧。
一个人无论家庭背景如何,不论相貌如何以及知识结构如何,如果内在世界混乱或低俗或邪恶,终将迎来不幸和悲剧。由此可见,观察自己的内在世界,建设自己的内在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观自在分三个层次,首先是在自观,然后进入自在观,最后达到的境界是观自在。在自观是一种纯粹进入自己内在世界的行为,它突出的是在自观,关键在于一个字“自”。自在观是第二阶段,也就是进入到比较稳定的自我觉察的状态。最后所谓的内在世界修炼的结果,我们称这为观自在,就是进入比较稳定的自我认知和信念管理阶段。
要做到这三层次不容易,观自在是一种境界,是一中没有自己内在世界障碍的境界。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你所看到的一切事物,其实就是你内心世界投射出来的。前面我讲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在内心深处认为孩子是什么样的人,他往往成为什么样的人,实际上是你内心深处创造出来。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父母心灵深处对于孩子的认知正是对自己的认知,对于自己信念系统的建设,也影响着自己的人格和命运。就像我们在前文中已经说过的:你认为你的孩子在你内心深处是什么样的人,他往往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认为的这个孩子实际上是你内心深处创造出来,但为什么说是往往而不是一定。因为孩子是什么样的人,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也取决于孩子自己心灵深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对自己的认知,自己的信念系统的建设,也影响着自己的人格和命运。所以,父母要经常内观与自省,达到真正的观自在,才能用自己内在的信念系统投射在孩子身上。
作为父母来讲,如果与家庭教育链接起来,在建立自己的这套系统之前,要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一切的重复只为让心显现,心显现在何处,成就必然在何处。那么你要思考两件事情。首先,对于你自己的生命,你的职业生涯而言,到目前为止你重复最多的行为是什么?你就可以看出你今天成就在何处,这个重复是指你全身心地只重复这一个行为。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有一种感觉出现,那就是喜悦和内在的宁静。其实,在你面对你的孩子时说的最多的话和重复最多的教育行为是什么?你就能明白你的孩子今在所有呈现出来的全是由你推动的。
第二,你要开始觉察和总结自己的父母,以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他们 的行为和思维是什么样子的。从而找出自己部分认知的源头,部分信念的源头,你会发现你好多地方跟父母太像了,在你觉察的那一刻,就开始超越了。
第三,永远对孩子满怀希望地说话,包括用满怀希望的刘注视着他,哪怕他某一个行为需要你庄严一下,哪怕他某一个行为需要家法伺候一下,然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结尾一定是充满希望。
第四,为孩子讲述人类历史以及为人类历史做出贡献的一些大人物。还有关于生命如何获得幸福的故事。讲故事,是你一定具备的,而且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你还要具备不同的讲故事的水平。
第五,尝试着有节奏地靠近纯粹正能量的人和事物,这对你来讲,是保证你不偏不倚走向人生正道的关键。
最后需要注意的:首先,观自在不是发呆,请铭记观自在是清醒的并且有耐力的自我觉察状态。其次,自我认知和自我信念系统的建立不是自我催眠也不是自我安慰,而是心灵深处对生命的一种深深的体验和感受推动认知的成型,以及认知上升到信念的过程,其实就是为所接触的所有事物定义的过程,定义下对了,生命也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