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第118章:聪明不外露耕读可兼营

【原文】

聪明误使外散,古人有纩以塞耳,旒以闭目者也。

耕读何妨兼营,古人有出而复耒,入而横经者也。

【译文】

纩:棉絮。

旒:帽子前面下垂的饰带。

耒:古代耕田用的农具。

横经:手捧经书。

聪明人懂得不让自己的才华过于外露,正如曾有古人用棉絮塞耳,以帽带遮挡视线。

耕田和读书可以兼顾,曾有古人日出扛着农具耕作,日暮手持经书阅读。

【读后感】

聪明的人知道才华不外露的道理,老子说:“大巧若拙”,形容世上的聪明的人大智若愚,藏巧于拙,表面上笨拙木讷,内心聪慧而有才,只不过从不自骄自夸罢了。

聪明若只用于炫耀一下,获得虚荣心的满足,完全是用错了地方,也可以说是白瞎了一颗聪明的脑袋,实为愚蠢至极的表现。

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杨修颇有才华,才思敏捷,甚得曹操倚重。但是,杨修这人锋芒毕露,喜欢卖弄小聪明,一是管不住自己的嘴,二是行为轻率擅作主张。

有一年,曹操让人建造一所花园。建成后,曹操前来看没说好坏,抬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走了。杨修看到后,说:“门里面放一个‘活’字就是‘阔’字,丞相是嫌门造得太大了”。

虽然杨修猜出了曹操的意图,其实这种小伎俩扫了奸雄曹操的兴致,曹操表面夸奖内心忌恨。

最不该的是,他行为草率擅自揭上司的老底。曹操生性多疑,一天夜里杀了给自己盖被子的内侍。曹操谎称自己梦游杀人,装出悔恨的样子。杨修猜到真相,在葬礼上又毫不遮掩的感叹:“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杨修是真聪明反被聪明误,知道了曹操的老底保持沉默好了,这么口无遮拦,四处宣扬,岂不是找死!曹操知道后已起杀心。

曹操攻打马超不顺,不知死活的杨修又猜凭“鸡肋”号令,猜中曹操有退兵之心。竟不知死活擅作主张,号令军人收拾行囊准备撤军。给了曹操借军令处死他的借口,终因耍小聪明落得个人头落地。

读书人切不可死读书,读死书,最后真成了书呆子。张口经典闭口酸腐之气,又抵制体力劳动,拒绝经营谋生,轻贱体力劳动者和贩夫走卒,形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君子读书要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让所学知识真正发挥用处。用自己所学知识自主创业,实现商业价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何不可?

反过来,体力劳动者也应边耕边读,将读书作为每个人修心养性,提升自我的终生追求,增加知识,通晓事理,实为相辅相成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